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一针一线织出真金
从前,缝补行当被称为“缝穷”。几位女子,在道路旁边,用一把针和一只线筐,装满了各种颜色的碎布和线。这些多是穷人的破旧衣服,所以叫做“缝穷”。俗话说:“新三年,旧三年,补补又三年。”在今天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衣物后,“补丁堆积”的生活已经远去。据报道,“缝穷”已成为改革开放后消失的十大职业之一。然而,“缝穷”虽然不再见名,却转变成了一门繁荣的行业,服装美容中的商机无限大,即使开设连锁店的人也不乏其人,比如江苏南通的许惠东。
许惠东今年39岁,是中专毕业生,他曾在报社和乡政府工作了一年多,但枯燥乏味的机关生活让他厌倦,他决定另寻出路。他跟着身边亲友做了两年的外贸床品生意,最终挣得第一笔钱。但价格竞争激烈导致他的生意受损,只剩下30万元加工费欠条,没有现金收入,不得不退出。
一次偶然间,从媒体上了解到南通有位老太太靠织补赚百万,这件事让他想起过去的一次经历。当时表哥的一个名牌西服被烟头烫了个洞,那么昂贵却又显眼的西服被扔掉实在可惜。所以他花60元去了北京洗染总店织修,那样竟然看不出痕迹。这事后,让表哥感叹:“我们从南通运送到北京,一套500多元床罩才赚10元。而这位修洞就挣60元,这份生意很好。”表哥随之放弃北京床品生意回到了南通开始经营服装改造。
许惠东发现除了技术外,还包括翻新改色、改型等更多服务。“那位老太太靠一项技艺就赚下百万,我要是‘三项全能’岂不是至少能赚300万?这个项目里肯定有很多机会。”于是,他开始耐心地跟着表哥学习织修技术,同时自己研究服装美容行业。
学完基本功后的许惠东,又开始自学高端织修染色整形技术。他如何将平纹布料织紧密,不同斜纹面料如何织補,全棉衣服常规染法颜色保持问题,他都通过“书本加实践”解决了第一手数据、资料和方法。
为了学习技术,许惠东常常用自己的衣服来试验,有时候他的衣服上满是各种各样的补丁,被人笑话半年下来,他研究出了独特的美容法,将一些泛黄变旧、高档或勾丝破洞品牌衣物变得崭新漂亮又合身。
2003年11月,许惠东在商场开设了自己的服装美容店第三个月创收纯利15,000元接着又在扬州、南通等地开设连锁店,由于独到的技术服务与良好的市场需求,他们迅速获得第桶金。在2008年看到许多下岗工人因为缺乏技能而找不到工作时,就立即联系劳动保障部门举办免费训练课程。不料很多人学完之后还想要更高级别的技能,因此便干脆收徒,并根据传授不同技能设置不同级别培训班,每个地区每两年只录取一人学生学成后回家两年内可以开设加盟店,现在他的学生遍及各地,加盟店数量近百家仅训练费用达12万元。此外金融危机对于他的业务也带来了帮助,因为人们减少购买昂贵货物,而选择以低廉成本翻新的方式更新衣橱。此外还有些买打折货并进行修改的人群,使得业务进一步扩展至海外市场。一位上海白领女徒弟因受到启发而离开国土,在美国开设了自己的公司,这种手艺在美国非常受欢迎,她甚至会寄回国内请师傅帮忙修复某些要求高标准的手工制作商品,以此证明这种技艺国际化潜力巨大。
为了扩大影响力,许惠东注册了“中华织补网”,申请“許師傅”商标。他希望通过双手,把冷门职业转变为红火产业,为此注册网站并申请商标,以期实现这一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