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烂王如何在30年里坚持创作成就一部经典作家梦这不仅是一个300字的创业故事案例更是名人的一段传奇历

  • 知识
  • 2025年02月16日
  • 从破烂中到书香:王继学的创作梦30年 在青岛城阳区,有一个著名的“破烂王”——63岁的王继学。在2002年的3月,他终于拿到了自己30年心血写就的小说《末唐风雷》的1,000套本。这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个300字的创业故事案例,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在逆境中坚持自己的梦想。 童年磨难与文笔之路 1939年,王继学出生在山东高密的一个贫穷家庭。他的童年充满了磨难,但他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破烂王如何在30年里坚持创作成就一部经典作家梦这不仅是一个300字的创业故事案例更是名人的一段传奇历

从破烂中到书香:王继学的创作梦30年

在青岛城阳区,有一个著名的“破烂王”——63岁的王继学。在2002年的3月,他终于拿到了自己30年心血写就的小说《末唐风雷》的1,000套本。这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个300字的创业故事案例,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在逆境中坚持自己的梦想。

童年磨难与文笔之路

1939年,王继学出生在山东高密的一个贫穷家庭。他的童年充满了磨难,但他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1948年,他辍学后跟随父亲卖烧饼、包包子,以维持生活。

解放后的1952年,小继学重新上学,并且对周老师深情依恋,这种母爱般的情感激发了他写作的一篇短文《老师——妈妈》,并寄给《少年报》。这篇作品被选为范文,让小继学成为了同学们眼中的作家。

工作中的文学热情

1960年代,王继学毕业后分配到青岛丝织厂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夜大和自修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工厂内外都发表过多篇新闻稿,因而被调入党委。但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因为坚持原则,被错误地定性为“反分子”。

命运的转折点

1979年,一份官方文件恢复了他的名誉和党籍,但他选择回归车间技术员一职。他继续追求文学梦想,即使手稿和书籍被盗走,也没有停止写作。在白天接受批斗时,他晚上会一个人反锁宿舍门继续写作。

收破烂与小说创作

1979年的经济困顿下,王继 学决定收废品来增加收入。虽然如此,他仍然坚持每晚挑灯夜战,不断修改长篇历史小说《末唐演义》初稿。在1982年的4月,《末唐演义》初稿完成。此后,该书遭遇多次出版社拒绝,最终由青岛出版社出版。

结语:

尽管经历了一段艰辛卓越的人生旅程,但王継學從未放棄過對寫作的熱愛與追求。他用實際行動證明,只要有堅定的意志力和無限創造力的支持,即使面對最艱難的情況,也能達成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