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学生老板如何开启IT公司征程
我,一个仅仅20岁的重庆邮电大学软件学院软件专业2007级学生,已经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学生老板”。在大三时,我创立了IT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我的公司季度创收已达60万元,而我的个人月收入甚至超出了2万元。
记者要求采访时,我正忙着准备期末考试,并且下午还有一笔重要的业务洽谈,那是我红旗河沟的一家公司。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连喊:“能不能换个时间?”但最终还是不得不在到江北谈业务之前挤出半小时来接受采访。
边上学边创业,这是我的常态。刚一落座,我就聊起了全委会《决定》中的十件民生“大事”。我说:“政府从启动资金、税收等方面支持微型企业发展,而且把政策写进了《决定》,这对想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如果在我大一创业时就碰到这样的好政策,今天公司的发展规模可能还要大。”
我一直是电脑发烧友,从初一开始学电脑,再到初二开始学编程。我选择学习软件专业,就是因为对编程充满热情。
第一次尝试是在大一的时候,与4位同学共同向家里借5万元资金,在校内成立了“依颂”电子商务工作室。我担任负责人,我们没有自己的办公场地,只能设在寝室。而我们的工作设备也是我们自己的电脑。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成功开发了一套优秀的电子商城支持软件,并通过淘宝开网店销售产品。不过,那时候我们遇到了亏损的问题,一次进货18000元服装后,没有卖出几套,最终不得不将我们的源代码以25万元价格卖给北京的一家公司。虽然这样做让我们每人都赚了一点钱,但也意味着我们的第一桶金并非如预期般丰厚。
尽管第一次尝试并不顺利,但我并没有放弃。在两年的经验积累之后,大三时,我再次站起来,创建了新的IT公司——“七腾”,专注于信息系统。这一次,不同于之前,我成功地拓展了业务范围,不仅服务于校园内部,还涉足金融、零售、制造和政府行业等多个领域。现在,“七腾”已经稳步增长,每季度可实现60万元收入,而我的个人月收入更是超过2万元。
尽管现在的事业有所成就,但回顾过去,当下的朱冬仍然感到遗憾。他说:“如果当初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我们绝不会将电子商城系统出售出去。”他认为,如果能够坚持下来,说不定今天他的项目就会成为重庆地区的大型电商平台之一。
总之,无论如何,都让我深刻认识到大学生创业难题。不只是找到合适项目困难,更是缺乏必要资金的问题。而今市对于微型企业提供更多财政和税收上的补贴,让这个门槛变得更加容易跨越,也使得大学生的创业道路变得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