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创业故事80后戏剧青年老板的人生篇章
傅若岩现在面临着如何用有限的资金更好地周转,以及如何把公司的雪球滚大,是他当前最大的课题。拥有丰富的经历和平和的心态,这位“80后”老板在积累更大的成功。
傅若岩与戏剧结缘很早,在首都剧场看第一部戏《蝴蝶梦》时他小学五年级,比那更早时开始,每天放学后他就跟十几个剧场家属子弟在剧场东游西窜,他的父亲傅维伯是当时首都剧场经理。玩着玩着,就把人艺所有的戏看了个遍,还顺便在一些需要小孩的戏里临时客串一下演员。
开演前,傅若岩会拿着戏的说明书钻到后台,找演员签字;在后台琢磨道具,对《天下第一楼》的烤鸭道具垂涎不已。傅若岩回想当年,也许对戏剧的爱好就是在舞台上捉迷藏时植入血脉的。
从傅维伯接人艺小剧场第一部戲時,傅若岩開始幫忙,檢檢票、買個盒飯什麼等。在高二時,他開始在一些劇組裡當製作助理,从此經常給各個劇組打雜。他认识了後來合作伙伴赵淼,他们一起看戲,一块打杂,算勤工俭学,看一場票给十块、十五块的小费。在演《无常女吊》時需要往舞台上撒花,那两个小孩就去帮忙,在舞台上空铁网里边爬边撒,一边小声评论。
2002年大学生戲劇節,傅若岩和赵淼合计弄个戲参与参与。在北劇場演出3場,《伊库斯》就这样诞生了。在北剧场演出3场,据说引起不小轰动,但每次都是由爸爸提供免费的地方,不收取任何费用,只凑合大家活下来也谈不上什么资金运作,但无论如何开了个不错头。
中戏制片管理专业毕业後,傅若岩先後進了北京儿艺和橙天娱乐工作,其中北京儿艺让他学会了更好地与人相处,而橙天娱乐让他学会了如何做合同、做账。从装拆舞台、找排练场、担任制作人、自己排戏,从少年时代到大学毕业, 傅 若 岩 在 戏 劇 圈 里 一 路 折 腾 而 来。他离开橙天娱乐後,由于手邊制作的事务越来越多,因此觉得必须成立公司才行。
于是,从老板到员工只有一个人的哲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就这样诞生。这意味着所有关于选定演员、组建导班队伍以及分配收入的问题,都要由一个人来处理。而同样订十块钱的小吃,现在怎么能让这些艺术家们满意……这个问题成了他的新挑战。现在他的任务是找到有效率且经济实惠的手段,使得每一次活动都能盈利并且获得正面的评价,让公司成长壮大起来。
2007年,当他作为监制的一部作品《达人未爱狂想曲》面世,该作品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个真正形式上的形体表述。此作品在首都人民艺术座堂首映赚到了32万元人民币。这次成功之后,有些企业主动找上了门,以热钱投资公司业务发展。当初拉投资已经不是难事,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一笔稳定的投资机会。不过,由于业务发展太快,他们不得不加添人员,加至目前为止有四名核心团队成员直接汇报给其工作。一旦见效,即可衡量整个市场景气状况,并成为判断其企业健康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即“哥几个跑起来喽”。
2008年,当得到足够投资之后,他开始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商业性的表演项目,如将古典神话故事改编为现代流行音乐节目进行商业化推广。在该年度下半期,他还自掏腰包投资了一套名为《收信快乐》的表演项目,并请来了沙溢担任男主角,为该项目投入28万元人民币,最终通过18次公益性展览实现盈利达到34万元人民币,这进一步证明了其经营智慧及市场拓展能力,同时也增强了解众对于这一新兴艺术形式的情感认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