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烂王如何在30年里坚持创作白手起家成就作家梦这是一段令人振奋的创业故事详述了1000字

  • 古诗
  • 2025年02月16日
  • 从破烂中到书香:王继学的创作梦30年 在青岛城阳区,有一个被称为“破烂王”的老人,名叫王继学。他的故事是关于白手起家、坚持不懈的创作精神和对文学热爱的。 童年磨难与文学种子 1939年,王继学出生在山东高密农村,他的童年充满了磨难。父亲早逝,他母亲和他相依为命。后来,他跟随父亲去了青岛,开始卖烧饼、包包子维持生活。在解放后的1952年,小继学才得以重返校园。 周老师的影响 上五年级时

破烂王如何在30年里坚持创作白手起家成就作家梦这是一段令人振奋的创业故事详述了1000字

从破烂中到书香:王继学的创作梦30年

在青岛城阳区,有一个被称为“破烂王”的老人,名叫王继学。他的故事是关于白手起家、坚持不懈的创作精神和对文学热爱的。

童年磨难与文学种子

1939年,王继学出生在山东高密农村,他的童年充满了磨难。父亲早逝,他母亲和他相依为命。后来,他跟随父亲去了青岛,开始卖烧饼、包包子维持生活。在解放后的1952年,小继学才得以重返校园。

周老师的影响

上五年级时,一位姓周的女老师对不幸的小继学格外怜爱,这让他产生了对母爱般关怀及感激之情。他把这些写成了一篇短文《老师——妈妈》,并寄给《少年报》。这篇短文变成了铅字,并成为课堂宣读范文。这段经历种下了小继学对于文学热爱的心理根基。

工作与批斗

1960年代,王继学从青岛纺织专科学校毕业分到丝织厂工作。在夜大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专业后,又自修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他因文笔佳,被调到处搞文字工作,在省市党报上发表新闻稿,因而进了党委。但是在“”期间,他被指控是反分子遭受批斗,最终失去一切名誉和职位直至1979年的恢复。

收破烂与小说创作

1979年之后,尽管恢复名誉,但王継學决定回到车间当技术员,同时继续自己的小说写作。在妻子的支持下,他们开始收集废品卖钱,以此补贴家庭收入。这段时间里,即使有着繁重的工作负担和经济压力,王継學仍然坚持每晚挑灯夜战,用心撰写长篇历史小说《末唐演义》初稿。

出版困难与再次修改

多次尝试寻找出版社出版未果后,王繼學决定暂时放弃联系出版,对初稿进行深入修改。经过数年的努力,再次完成修改版本,但仍旧无法找到愿意出版他的作品。此时已退休但仍需为两个儿子的未来打算,加上自己小说要想出版还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因此两人收破烂的事业更紧张起来。而且1994年的一次严重事故几乎夺走了他的生命,让他留下了一份健康上的遗憾——左耳轻度耳聋。

最后,在2002年的3月,由于长期坚守,不懈努力,《末唐风雷》终于问世。这部厚厚的小说散发着油墨香气,是作者30年的心血结晶,也是他作为一名作家的成功证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