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烂王如何在30年里坚持创作梦想一则1500字的创业故事与感悟

  • 古诗
  • 2025年02月16日
  • 从破烂中到书香:王继学的30年创作梦想与感悟 在青岛市城阳区,有一个被称为“破烂王”的63岁老人,名叫王继学。2002年3月,他终于出版了自己30年的心血——一千套《末唐风雷》。这部厚重的小说散发着油墨的香气,让王老汉喜极而泣。 童年的磨难与文学之路 1939年,王继学出生于山东高密农村。他不幸的童年是由姥姥带大的,一直到九岁才跟随父亲生活在青岛。在那个贫穷的家庭里,小继学很早就开始打工

破烂王如何在30年里坚持创作梦想一则1500字的创业故事与感悟

从破烂中到书香:王继学的30年创作梦想与感悟

在青岛市城阳区,有一个被称为“破烂王”的63岁老人,名叫王继学。2002年3月,他终于出版了自己30年的心血——一千套《末唐风雷》。这部厚重的小说散发着油墨的香气,让王老汉喜极而泣。

童年的磨难与文学之路

1939年,王继学出生于山东高密农村。他不幸的童年是由姥姥带大的,一直到九岁才跟随父亲生活在青岛。在那个贫穷的家庭里,小继学很早就开始打工,以维持生活。

1948年,他因为家里的经济困难,被迫辍学。但他对文学有着浓厚兴趣,这种热爱源自幼时的一位女老师周老师,对她的依恋让他写出了第一篇短文《老师——妈妈》,并成功发表在《少年报》上。这次成果让他的作文屡次成为课堂上的范文。

1960年代,王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青岛丝织厂工作,并且利用业余时间攻读夜大和自修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工作之余,他还积极参与文字工作,在省、市党报上发表新闻稿,因为成绩突出,被调入党委。

然而,随着“反右”运动的到来,王继学也被卷入其中,被指责为“反分子”。他坚决不承认这些指控,最终遭受了一系列批斗和打击,但这并没有摧毁他的文学热情。

晚年的收破烂与小说创作

1979年1月,当局恢复了他的名誉和党籍,但他选择回到车间当技术员,而不是继续担任党委职务。此后,他继续秘密地进行写作,即使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

为了养家糊口,王继学和妻子决定收集废品卖钱。他们每天清晨五点起床去市场买废品,每天辛苦忙碌,但晚上还是会抽空写作。一盏孤灯伴随着最廉价的纸烟,是他夜以繩為生的生活背景下唯一安慰自己的地方。

十多年的努力之后,《末唐演义》的初稿完成。在接下来的几十个艰难险阻后,他最终找到了出版社,并在1995年出版了这部长篇历史小说。这本书虽然得到了读者的欢迎,但对于作者来说,却是一场又一场挑战,从未停止过追求出版的大门关闭再开启的小剧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