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创业故事案例一针一线织出真金黄金般璀璨的成功启示
在往昔,缝补这门技艺被称为“缝穷”。两三位妇人,坐在道路旁边,一旁摆放着一个装满了各种颜色的布料和针线的筐子,这些都是贫困百姓用于修补破旧衣物的。俗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然而,在琳琅满目的服饰充斥市场的今天,“补丁摞补丁”的生活已然成为遥远记忆。据报道,“缝穷”已经成为改革开放后消失的十大职业之一。
然而,即便“缝穷”这个名字不复存在,这门手艺却以一种华丽的方式转型升级。织补行业蕴含无限商机,有如许惠东这样的创业者,他们开设了百家连锁店。在江苏南通,有这样一位名叫许惠东的人,他年仅39岁,但他的经历足以让人敬佩。
许惠东曾在报社和乡政府工作一年多,但他对那种枯燥乏味的机关生活早已心怀不满。他决定另辟蹊径。在外贸床品经营中,他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但随着恶意价格竞争不断发生,他不得不选择退出。
一次偶然间,从媒体上了解到南通老太太靠织补致富的事迹,让他想起了一段往事。他表哥的一件西服因为烟头烫洞而损坏,但花费60元去北京洗染总店织补后,却能完好无损地恢复原样。这让表哥意识到,与其从北京风雨兼程运送床罩赚取微薄利润,不如回南通做服装织补生意更有希望。
于是,许惠东开始学习与掌握服装美容技术。他跟随表哥学习基础技能,同时研究高端织補、染色及整形等技术。不久,他独立研发出了独特的织補美容法,使得黄化变旧、高档次但穿不合身或破洞品牌衣物都能通过他的巧妙手法变得崭新漂亮又合体。
2003年11月,当他在大型商场开设自己的服装美容店时,其第三个月即创收纯利15000元。随后,又陆续在扬州、南通等地开设多家连锁店,由于独到的服务技术及良好的市场需求,其业务迅速发展至第一桶金之境界。
2008年,当下岗工人由于缺乏技能而面临就业困难时,许惠东立即与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联系,并举办免费织補培训课程。一时间,无数学员纷纷要求进一步学习更高级别的服装美容技艺。他甚至建立了不同等级培训班,每个地区每两年只接受一名学生,并要求学成后的学生返回本地两年内再开设加盟店,如今他的学生遍布各地,加盟店数量近百家,而单纯的是针对训练方面所获收入达到了12万元人民币。
金融危机期间,对于許惠東来说,是双刃剑,它帮助许多家庭减少购置新衣服消费,将家中闲置衣物进行改造,或是在打折货上投资,再由专业机构进行修改。此外,还有一位上海白领女徒弟因其教授出的技艺,在美国成功开办了自家的专营店,她甚至会将海外客户寄回国内,请老师进行精细加工处理。这一切,都证明了这一传统冷门职业能够通过现代企业精神和创新思维,被重新定义并推向前行。而为了扩大影响力,許惠東还注册了“中华織補網”网站,并申请了“許師傅”商标,以此来展示自己这一传统手艺可以重塑价值,为其带来新的生意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