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饼热销背后的创业秘诀真实案例分析
绿豆饼排队热卖背后的创业秘密:真实案例分析
武昌中南路、徐东、青山沿港路、江岸利济北路、汉阳钟家村等地的绿豆饼店前,同样的排队现象令人惊讶。这不仅是近年来继“掉渣烧饼”、“公婆饼”排队风之后,江城再次刮起小吃排队风,也是对传统食品创新的体现。
通过走访多家绿豆饼店,我们发现,这些店面并不大,只有约20平方米。顾客们多数表示自己还没吃过,但每次路过这里,都见有人排队。既然有人排队,他们认为这东西肯定好吃。但实际上,绿豆饼如包子大小,面皮里包着绿豆沙,口味略淡,没有特别之处。
除了打出“每人限购2斤”的招数外,还实行“限时抢购”。例如,一家位于徐东附近的绿豆饼店在周六和周日上午10点至12点提供红豆饼。在该时段内,有20多人等候购买,而平常这个时间只有几个人。据一位从业者介绍,绿豆饼是纯手工制作的,从开始揉面到烤炉,每个过程都需要精心操作,而且每锅仅能供应四五个顾客。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热卖状态归功于营销学中的“饥饿疗法”。所谓“饥饿疗法”,就是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制造供不应求气氛、激发顾客好奇心的目的。而且,在一些时候,我们发现有些看似是普通消费者的实际上是在为这些小吃铺垫市场。
4月15日晚上8:30,在徐东附近的一家绿豆饼店门前已没有了白天的拥挤。只有一名短发女子趴在窗口,如同在等待新鲜出的绿豆沙。她不停地观察顾客,并在适当的时候与他们搭话。此刻,她并非普通消费者,而是一名专业的小生意推广员,其职责之一就是吸引更多的人来尝试这款小吃,并增加其知名度。
杜小姐在武昌一家著名的甜品店工作,她曾多次购买这种传统小食。她说:“我注意到,那些经常出现的人物似乎不是随机挑选来的,而是一个固定的团体,他们不断地重复相同的话语。”
总结来说,这些成功的小食企业利用了有效的心理营销策略,比如限制性销售和定时销售,以及通过人员进行现场宣传来吸引更多潜在客户,最终实现了高效率的销售。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这些简单而又独特的小食产品,即使没有特殊技艺也能够迅速获得流行,使得它们成为了城市生活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