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烂王如何在30年里坚持创作成就一番事业名人的创业故事
从破烂中到书香:王继学的创作梦想与30年的坚持
在青岛市城阳区,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63岁的王继学,一直以“破烂王”著称。2002年3月,他终于出版了自己三十年的心血——一千套《末唐风雷》。这部小说厚重而香气浓郁,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文学的热爱。
然而,这位“破烂王”的童年并不幸福。他出生于山东高密农村,与父亲分开后,母亲也离开了他。小的时候,他被迫辍学,在父亲身边卖烧饼、包子维持生活。解放后才重新上学,但他的文学生涯并非顺利。在一次批斗中,因为坚守原则,被错误地指为反分子,他的家当被翻,作品遭受损害。
尽管如此,王继学依然痴迷于文学。他在夜间偷偷写作,用本子记录下自己的故事和想法。在车间工作时,他还会利用业余时间自修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专业,并将笔记发表在省、市党报上。
但命运又一次转变,将他卷入无休止的批斗之中。在接受批斗期间,他不得不做搬运工、挖防空洞等杂务。但即便如此,对文学的热情并未减弱。他开始撰写一部长篇小说,以黄巢为主题,从农民起义到建立大齐国5年的全过程。
经过六七年的构思和资料搜集,一部长篇小说渐渐成型。1972年初,他正式开始写作,但生活压力不断加剧。当两个儿子的需求增加时,他们决定收破烂来增加收入。这份额外收入让他们能够支撑家庭,同时也让王继学有机会继续他的写作梦想。
尽管面临多次出版社拒稿,包括山东人民出版社和中国青年出版社,都因领导层意见不同而无法考虑出版,王继学仍然坚持修改自己的初稿。一路走来,他一直没有放弃,即使在1994年的一次事故中差点失去生命,也没有阻止他再次坐下来继续他的创作旅程。
最终,在数十年的努力之后,《末唐演义》的修改版完成了,这是一部厚达100万字的大型历史小说。此刻,我们问:如何评价这样一位名人的创业故事?如何看待一个曾经捡过垃圾,现在却能留下丰富文化遗产的人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