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唐诗三百三佚花非花
《水龙吟:唐诗三百佚花非花》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亦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只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是苏轼的《水龙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对后世影响深远。这首诗中的“水龙吟”并非指实际存在的水声,而是一种比喻,用来形容一种美妙而又凄凉的情感,这种情感就像那不见底的井中潺潺流动的声音,它既有生命,也有死亡的气息,让人忍不住要跟随它走向远方,却又不得不回头看一眼曾经共同生活的地方。
苏轼用极为生动和丰富的手法描绘了他内心的一番波澜,他的心灵仿佛被那些如同飞扬落下的杨絮一般轻盈且无常的思念所裹挟。他没有悲伤,因为他知道那些思念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大自然给予他的另一份礼物。而当他看到那些仍然散落在空中的杨絮时,他仿佛能听到那渐渐消逝的声音,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他,即使一切都将会过去,但那种美丽、那种痛苦都是永恒存在的人类情感。
《水龙吟》作为唐代文学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其语言优美、意境悠长、含义深邃,被后世誉为“千古绝唱”。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能力,更体现了他对于人生与命运的哲学思考,是中国文学史上宝贵的一笔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