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老板的感人创业故事从校园到IT公司的奇迹成长
我,一个仅仅20岁的重庆邮电大学软件学院软件专业2007级学生,就已经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学生老板”。在大三时,我创立了IT公司,经过一番努力,现在我的公司季度创收达到了60万元,而我的个人月收入竟然超过了2万元。
记者采访的时候,我正忙着准备期末考试,还要到红旗河沟的一家公司去洽谈业务。我连喊没时间,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时间非常宝贵。不过,经过记者的不懈努力,我终于同意在去江北谈业务之前挤出半小时的时间接受采访。
边上学边创业刚一落座,我就聊起了全委会《决定》中的十件民生“大事”。我认为政府对于微型企业发展给予的支持是非常好的,比如启动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政策。这对想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如果在我大一创业时就碰到这样的好政策,今天公司的发展规模可能还要更大。
我一直是电脑发烧友,从初一开始学电脑,初二开始学编程,而且大学学的是软件专业。我们学校没有提供足够多的实习机会,所以我只能自己动手干起来。大一下学期,我们4个同学向家里借了5万元的启动资金,在校内成立了“依颂”电子商务工作室,我任负责人。虽然成立工作室,可是在校内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办公,所以我们的办公室就设在寝室,而工作设备就是自己的电脑。
订单纷至沓来,我们依托这个工作室,不仅在淘宝上开网店,还开发了一套优秀的电子商城支持软件。然而,“创业并非是一帆风顺”,我们的网店一直都在亏损,一次进了18000元的大量服装,但结果没有卖出几套。最后,我们不得不将自己开发出的“电子商城”软件以25万元出售给北京的一家公司,这笔钱除去了父母借款和日常成本外,每个人都能从中小赚一些钱,这是我第一次获得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得的小金钱。
尽管初次创业失败,但这段经历让我更加坚定地走上了科技创新之路。在两年的积累后,大三时我又一次站起来,将梦想变为现实。我创建了一家名为“七腾”的IT公司,专注于信息系统领域。不久之后,“七腾”便扩展到包括金融、零售、传统制造和政府服务等多个行业,并实现季度净利润60万元以上,同时我的个人月收入超越2万人民币。此刻,当回首那些艰辛岁月时,即使面临诸多挑战与遗憾,我仍旧对那段旅程充满自豪感——因为它教会了我如何用智慧和勇气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让每一步都不再是盲目的前行,而是在无尽探索中不断寻求突破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