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300字创业故事案例揭秘夸父团队的辉煌历程
数据驱动:300字创业故事案例,揭秘“夸父”团队的创业历程
在2006年9月的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上,一名河海大学商学院大三学生赵亮作为志愿者,为美国、德国太阳能公司充当翻译。在了解到太阳能电池应用领域空白后,赵亮有了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光伏产业”应用于电动玩具和装饰品的想法。圣诞节前,他与8位同学组建了“夸父”团队,打算从太阳能光纤圣诞树入手。
经过一月多时间,他们成功研发了一株太阳能光纤圣诞树。这次尝试让他们热情高涨,并在2007年1月自筹10万元成立了“夸父太阳能应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专注于研发销售太阳能产品。然而,由于芯片供应问题和资金链断裂,“夸父”公司很快陷入困境。
毕业后,“夸父”团队成员各奔东西,只有赵亮坚持下来。他重新获得投资基金支持,并参与筹建一个28亿元总投资的第二代非晶硅电池制造基地。虽然初次创业失败,但经验积累和对光伏产业深入了解帮助他重燃希望。
赵亮认为参与创业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对就业竞争力也有所帮助。“夸父”主要成员张欣因英语能力和综合能力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录取读研,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安文教授是他们成功之路上的重要导师,每遇困难都提供指导甚至亲自出马。对于每一次失败,赵亮视之为未来成功奠基石:“每一步跌倒,都成长一份力量。”尽管大学生创业面临挑战,但只要不放弃,就有成功希望。此外,不仅国内如此,即使是在国外,这样的情况也同样存在。但正如安文教授所言,只要保持恒心,最终还是能够迎来成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