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励志故事端午节的四字之谜是什么
一、端午节的故事与历史
在遥远的东汉时期,曹娥为了寻找父亲遗体,在江边昼夜哭泣,终于投江自尽,与父亲团圆。后人为纪念她的孝心,在她投江的地方建造了曹娥庙,并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
二、介子推的忠诚
春秋时代,晋文公被迫流亡期间,介子推以肉食养活他。十九年后,当晋文公成为了国君,他却忘记了介子的恩情。介子推不生怨恨,只是隐居于绵山。在晋文公派人寻找他时,发现他的背后竟是老母亲,而他自己则坐在柳树下安详地去世。这段故事激动了晋文公的心,让他下令改名为“介山”,并禁止全国生火,以示悼念。
三、屈原的爱国精神
战国时期,最伟大的诗人屈原因国家之故而悲愤至极,最终跳入汨罗江自尽。民众为了保护他的遗体,不让鱼虾侵袭,将粮食和肉糜包裹着竹叶放入江中,这便是端午节习俗的一部分。
四、伍子胥的忠贞
伍子胥在楚国遭受诬陷和背叛,最终得知吴王夫差将要发动伐越之战,却被夫差听信奸臣而错过机会。在绝望中,他选择自杀,但直到最后一刻仍希望能够阻止战争。此后的每个端午节,都有人们祭祀伍子胥,以纪念他的忠贞与牺牲精神。
五、新编:屈志从俗
这句成语虽然不是传统上的端午成语,但它与端午息息相关,因为它出自《楚辞》中的屈原作品。而且,有一种说法认为吃粽子的习惯,就是因为“屈志从俗”,即曲意顺应世间风俗,从而成为了一种庆祝端午节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