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大学生创业要避免盲目冲动实战经验是明智的指南
俞敏洪:我认为要理性的看待是否鼓励大学生创业的问题,人这一辈子如果没有一次创业经历的话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但现在的大环境是,面对大学生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就拼命地鼓励在校大学生都去创业,这实际上是有问题的。目前孩子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能力,对于行业的了解等等都不成熟。在面对创业难题的时候,在校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适应能力还不够成熟,所以,我并不赞成大学生因为就业困难而盲目的走上创业道路。
我研究了很多国外的教育体制,没有发现一个像美国这样充分鼓励学生自己开公司的国家。当提到创业,人们通常会想到比尔·盖茨,他在自己的车库里开发出了微软,但这样的成功故事是极少数,在全世界也是罕见的情况。
鼓励大学生在学期间或者毕业后立即去创业带来了几个不利因素。首先,就是对高等教育本身造成冲击,因为大学是一个学生应该深入学习社会现实、认真思考并积累知识的地方。而现在中国许多高校中流行着一种风气,即学生从大二开始就想着如何做起事来,不再专注于四年的学习时光,以致于忽视了自身知识基础的建立和理论应用能力的培养。
其次,未经实践的人往往无法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中的经验积累。因此,我们应当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不断实践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这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
至于我们当下的课程设置,如果想要学些什么,那么请问哪位老师能真正理解并帮助解决那些正准备踏入商海或科技领域的同学们遇到的种种挑战?学校里又有多少教授曾经亲身参与过企业管理或技术研发呢?如今情况变成了这些企业家被邀请回校给学生讲述他们的事迹。我每次分享都会提醒大家不要轻易放弃稳定的工作机会,只有像比尔·盖茨那样具有非凡才能的人才可能一炮打红。
当然,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当一个人尝试但最终失败了时,这样的经历可能会影响他的心理健康。他很容易责怪社会,而不是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再次尝试时也不会有所收获。失败后的怨恨情绪可能导致他失去了信任任何人的勇气,从此之后,对未来变得悲观无助。
最后,我强烈建议所有年轻人至少先经过几年的工作经验,然后再考虑是否选择自主创新或风险投资。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领导者,最好的方式就是从基层开始学习,为此,你可以选择加入一些小型企业,或是在某个特定领域内逐步积累你的专业技能,并学会如何有效沟通与合作。你可以观察老板如何处理各种挑战,以及同事间如何协作共赢,从而掌握领导力技巧,使自己能够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脱颖而出成为众人敬佩的一员。
毕竟,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奋斗的一生命运,其中既包括琐碎日子的重复,也包括追求伟大的梦想。只要你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一份坚定的理想,一切平凡岁月都可被汇聚成一生的传奇。但若每天只沉浸于平庸,无梦无追求,那么未来的日子便只能是一串毫无意义的小石块堆砌而成。此刻,我希望我们的每位同学,都把普通日子的点滴汇聚为一生的壮丽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