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有哪些探秘刘基的文学世界
刘基:明初大臣、文学家,字伯温,浙东人。元至顺中进士。博学通经史,以精象纬著称。朱元璋征之江南,刘基陈时务十八策,深受宠信参与军事谋划,如平定张士诚、陈友谅等。在吴元年为太史令编《戊申大统历》,力主法制以止滥杀。洪武三年封诚意伯,佐朱元璋开国立功,被誉为张良。
早年求学:刘基好学敏求,从小接受父亲启蒙教育,便展现出过人的学习能力。他读书速度快,即使是复杂的春秋经,也能一目十行。此外,他不仅能背诵,还能发挥文义,有如前人所未言的深刻见解。他的老师对他赞赏不已,将其视为奇才。
仕途坎坷:考中进士后,一度闲居三年,再被授任江西高安县丞。在官期间,他严于律己,对豪强恶霸进行了坚决打击,为民除害,不畏强权,因而受到百姓爱戴,但也遭到地方豪绅的排挤。
助明开国:1360年,被征召至应天(今南京),辅佐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并参与多次军事行动,最终帮助朱元璋实现了灭亡元朝的目标。在洪武三年,被授予弘文馆学士职位,并封诚意伯,但因推脱荣爵而未成就丞相位置,最终请求退隐归乡。
晚年生活:1375年,在病重的情况下仍然参加早朝,并撰写了一首《乙卯岁早朝》诗。这时期,他和宋濂合作编辑宋濂作品并撰写序文。但在此之后,他因病愈发加剧,最终在护送下返回乡里,没有再次回到政治舞台上去。此后,由于旧怨与胡惟庸关系复杂,其死因有争议,而刘基的一生依然留给我们无尽敬仰与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