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完璧归赵古诗词名句的权威励志之选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古诗词名句的权威励志解读
在历史的长河中,蔺相如之所以能够以完璧归赵,其智慧和勇气被后人广泛传颂。然而,王世贞在其《蔺相如完璧归赵论》中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秦国之所以欲取赵国的璧,不仅仅是为了十五城的空名,更是一种情感上的诱惑与挑衅。
秦国通过言语手段,以十五城作为交换条件,试图诈骗赵国,而这背后隐藏着一种心理游戏——得知情绪则予不予、失去情绪则无所谓。这种两者皆非曲直的情形,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是不是应该直接弃璧而退?但如果这样做,又会让对方感到畏惧和愤怒,从而使整个局面更加复杂。
秦王按图索拿,但又设九宾斋受,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使他既要坚持原意,又不能完全放弃。在这样的情况下,蔺相如表现出了他的智慧,他知道秦王并非完全不愿意返还城池,只不过由于一方璧珠,便牵动了天下的信誉。他提出,如果单纯因为一块璧珠而失信于天下,那么自己宁愿死于国家,也不要留下污点。
最终,当武安君十万大军压迫邯郸时,秦王只好屈服,并将璧珠带回。这场风波中的每一步,都透露出一种权谋与智力斗争的激烈程度。而这一切,都证明了蔺相如之所以能够“获全于璧”,实乃天命所赐。如果说渑池之战中的劲悍与廉颇之间柔韵对比更显出用兵之妙,那么这次事件也展现了一位高明政治家的策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