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唐诗经典300首中的明珠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仁宗嘉祐三年(1058),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书仁宗,提倡变法。神宗即位,任翰林学士兼侍讲,再次上书,力主革新。熙宁二年(1069),拜参知政事,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主持变法,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
他出身于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以殿中丞知韶州时,他随父至韶州。在景祐四年丁丑(1037) 十七岁四月,他随父亲到江宁府。当宝元二年己卯(1039) 十九岁二月,他的父亲在江宁任上去世。他在二十一岁考取进士后,被授予秘书郎和淮南节度判官职务。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他曾担任过多个地方官职,最终因为提出了改革的建议而被召回京城,在熙宁元年的戊申年间成为翰林学士,并且两次担任宰相。
他的文学成就是非常显著的。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雄健峭拔,有《临川先生集》一百卷,是欧阳修倡导的诗新运动的一员,也是词人的代表人物。这使得他对文学有着深刻的影响,并且在其晚年的生活中也继续关注文学创作。
然而,这段时间也伴随着政治上的挫折和个人悲痛。在熙河大捷之后,他被赐予玉带,但不久之后,他的一名子女去世了。这两件事情都让他感到沉重。但这并没有阻止他继续致力于改革,即便是在面对失败和困难时期也是如此。
最终,在哲宗元祐元年的丙寅年初六日病逝于江宁宅内,当时已经66岁了。他死后,被追谥为太傅,并且他的墓地被赋予了特权,使得他的精神遗产得到了延续。而这些精神遗产,不仅体现在他的政治理念上,也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对后来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