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亶唐诗300首的秘密

  • 知识
  • 2024年11月29日
  • 舒亶(1041-1103)字信道,号懒堂,慈溪(今属浙江)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授临海尉。神宗时,除神官院主簿,迁秦凤路提刑,提举两浙常平。后任监察御史里行,与李定同劾苏轼,酿成「乌台诗案」。进知杂御史、判司农寺,拜给事中,权直学士院,后为御史中丞。以屡次举劾株连朝野怨望。崇宁元年(1102)知南康军,翌年卒,以忠直称。 舒亶坚定的后辈,并非由王安石直擢超迁,而是为蜀人张商英所荐

舒亶唐诗300首的秘密

舒亶(1041-1103)字信道,号懒堂,慈溪(今属浙江)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授临海尉。神宗时,除神官院主簿,迁秦凤路提刑,提举两浙常平。后任监察御史里行,与李定同劾苏轼,酿成「乌台诗案」。进知杂御史、判司农寺,拜给事中,权直学士院,后为御史中丞。以屡次举劾株连朝野怨望。崇宁元年(1102)知南康军,翌年卒,以忠直称。

舒亶坚定的后辈,并非由王安石直擢超迁,而是为蜀人张商英所荐。在北宋政坛上,他与新旧党变法之争相辅相成。他进入台谏以后,以严格处理郑侠、王安国案有效扼止了保守派对熙宁新法的反对。但在元丰初期,他参与了对苏轼的审问,是为“乌台诗案”。虽然苏轼最终获释,但这场风波加剧了朝廷内部的矛盾。

随着时间推移,即使仍占有上风,但神宗已开始怀疑改革和改革派。这也是舒亶担任御史中丞时期走上了斗争的风口浪尖。此时,与温和派之间存在多方猜忌。在元丰末年,他又主导了张商英案,最终舍弃党派利益而自我悬崖勒马,没有回到原来的立场。

宋史中舒亶见于卷三百二十九列传第八十八,其主要记载来自《邵氏见闻录》,但需注意,这部作品充满保守派的谎言。在研读宋史这一部分记载时,要倍加小心探寻真实历史底蕴。

此外,《宋史》、《东都事略》有传,并且近人辑有《舒学士词》一卷,为研究舒亶提供了一些资料来源。不过,在追求真实历史故事的时候,我们应更加警惕那些可能被误导或刻意夸大的事实,让我们共同探索一段复杂而迷人的历史篇章——唐诗300首背后的故事及它如何影响着一个时代的人们生活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