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知识
  • 2024年11月09日
  • 读音:xué ér bù sī zé huǎng, sī ér bù xué zé dǎi 成语出处:《论语·里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是以乐。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成语造句:“他总是埋头苦读,但却常常陷入思考之中,因为他知道‘学而不思则罔’。” 近义词:勤勉、专注、思考 反义词:懒惰、无知、随意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音:xué ér bù sī zé huǎng, sī ér bù xué zé dǎi

成语出处:《论语·里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是以乐。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成语造句:“他总是埋头苦读,但却常常陷入思考之中,因为他知道‘学而不思则罔’。”

近义词:勤勉、专注、思考

反义词:懒惰、无知、随意

成语用法: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在学习或工作中既要努力学习,又要进行深入思考,以确保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成语繁体:「學而無思則空,思而無學則危」。

常用程度:较为常见,在日常生活和教育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感情色彩:积极向上,有强调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的情感色彩。

成语结构:由两个动作构成“X+Y”结构,其中X代表学习行为,Y代表思考行为,这样的结构强调两者的相互依存性。

词语解释:

学(xué):指通过阅读、听讲等方式获取知识。

而(ér):连接两个动作,即前后顺序的关系。

不(bù):否定助词,用以表达对比或否定的意义。

思(sī):指深入考虑和分析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理解问题。

罗(huǎng)/殆(dǎi):分别表示缺乏或者充满了风险,这里使用“殆”因为它更适合用在第二个句子中作为结果描述。

解释来源:

这个成語源於古代儒家思想中的「學」與「思」的關係強調了讀書時必須伴隨著深刻的思考才能真正掌握所學到的知識,這樣才會有實際應用的價值。而如果只是一味地讀書卻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就會失去這些知識帶來的一般利益,因此被視為一种浪费時間精力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