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之邦

  • 诗人
  • 2025年04月06日
  • 读音:lǐyí zhī bāng 成语出处:《尚书·大誓篇》:“天下之民,皆我兄弟也;礼义之邦,非吾土也。” 成语造句: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礼仪之邦”,强调了对他人的尊重和 礼貌。 近义词:文明、雅量、修养 反义词:野蛮、粗鲁、无礼 成语用法: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风俗习惯上有很高的文化素养。 成语繁体:禮儀之邦 常用程度:较为常见,用在历史评论中或是在谈论其他国家文化时。 感情色彩:正面

礼仪之邦

读音:lǐyí zhī bāng

成语出处:《尚书·大誓篇》:“天下之民,皆我兄弟也;礼义之邦,非吾土也。”

成语造句: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礼仪之邦”,强调了对他人的尊重和 礼貌。

近义词:文明、雅量、修养

反义词:野蛮、粗鲁、无礼

成语用法: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风俗习惯上有很高的文化素养。

成语繁体:禮儀之邦

常用程度:较为常见,用在历史评论中或是在谈论其他国家文化时。

感情色彩:正面,表达的是一种高度的文明和道德水平。

成语结构:

主体部分是“礼仪”指的是按照一定规则行事的一套行为准则。

次体部分是“之”表示归属关系。

末尾部分是“邦”指的是国家或者民族,这里表示这个国家或民族遵循这种礼仪规则。

词语解释:

礼仪(lǐyí):即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和文明行为。

邦(bāng):古代称国,也可以指族群或者社群,即一群人共同生活的地方。

解释来源:

此项定义基于汉典与辞海等权威字典的数据综合分析得出的结果。由于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具有广泛认可的地位,并且被多个标准字典收录了该条目信息。

用法举例:

在讨论古代中国与当时其他文明之间交流互动时,可以说:“从他们留下的文献来看,他们对待外宾非常恭敬,这一点让我们看到他们确实是一个‘礼仪之邦’。”

“虽然现在全球化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多样,但仍然有许多地方保留着自己的独特‘礼仪’。”

猜你喜欢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