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的杨士奇生机勃勃如同春日里最鲜艳的牡丹
乡村四月的杨士奇,生于江西泰和,一介书生,以学问著称。历任礼部侍郎、兵部尚书,辅佐五朝,并与杨荣、杨溥并称“三杨”。其母早逝,他被继父罗性收养,但未改姓。一次祭祖之际,他自铸神牌以示孝心,感动了罗性,使他得以更名为杨士奇。
在湖广江夏授徒期间,因文才出众,被征入翰林院参与修撰《明太祖实录》。朱棣登基后,他辅助内阁事务,被提拔为翰林院侍讲,开始仕途。在永乐二年,被选为皇太子的辅助官,与后来的皇帝朱高炽结下师友之谊。
天有不测风云,杨士奇的仕途中曾经出现过坎坷,但他采取灵活策略,最终顺利度过难关。在仁宗时期,他被提拔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并成为内阁首辅,对内外政事均有影响力。他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极力促使朱高炽变成一个开明有为的君主。
洪熙元年(1425年),宣宗即位,“三杨”继续留任内阁,他们定期上朝讨论具体事务。他们可以直接向皇帝呈递密封的奏议,并对官员呈递的奏议提出适当答复,在控制决策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宣宗朝,其贡献更多体现在内政建设上。他支持减少赋税和打击税吏贪污,为国家节约财源,同时也缓解了农民负担。这一系列措施显示了他的战略眼光和对国家长远发展考虑。此外,还主张通过外交解决南方边疆问题,如安南国事,让黎利拥有实际统治权,从而稳定边疆,不再需要巨额军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