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饼热卖背后的创业故事权威解析
绿豆饼排队热卖背后的创业故事:权威解析
在武昌的中南路、徐东、青山沿港路、江岸利济北路和汉阳钟家村等地,同样的排队现象令人惊讶。这些地方的绿豆饼店前,都出现了长长的排队,这是近年来继“掉渣烧饼”、“公婆饼”排队风之后,江城再次刮起小吃排队风。
然而,经调查发现,这些排队背后竟有不少猫腻。顾客多数只是跟风购买,没有真正尝过这道小吃。通过走访多家绿豆饼店,我们发现店面的面积并不大,只有约20平方米。在中南路的一家绿豆饼店,大部分顾客表示自己还没吃过,但因为看到有人排队,所以认为这道小吃肯定好吃。这其实是一种心理效应,即人们往往会因为别人喜欢某样东西,就自动假设它也很好。
除了打出“每人限购2斤”的招数外,还有一些商贩实行“限时抢购”。例如,在徐东附近的一家绿豆饼店门口写着“周六、周日上午10点——12点,红豆饼有售”。在该时间段内,有20多个人聚集在那儿等待购买。这一策略被称为“有限资源法”,即通过限制供应量来营造紧俏氛围,从而增加商品的吸引力。
据一位从业者介绍,绿豆饼是纯手工制作的,从开始揉面、搓面、团馅到包成型,再到进入烤炉,每一步都需要精心操作,而且每锅仅能供应四五个顾客。这意味着这个过程非常耗时且效率低下,因此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为了营造一种稀缺感,以此来提高产品价值和销售额。
业内人士指出,绿豆饼热卖,也归功于营销学中的“钓鱼式宣传”或所谓的“‘微信红包’效果”。这种方式通过制造供不应求气氛,让消费者产生一种错觉,使他们觉得如果不赶快行动,那么可能就买不到产品,而导致对产品兴趣增强,并愿意支付更高价格去获取它。
最后,我们注意到有些商贩甚至雇佣人员穿着普通衣服混入顾客中间,以观察其他人的反应并提供服务。一位名叫杜小姐的人在武昌的一家专门买过几次这种小吃。她回忆说,一位自称是朋友的人常常向她推荐这款甜品,并不断提醒她要及时购买,因为它们很快就会 sells out。如果没有进一步证据表明这些推荐者的身份,他们似乎就在用这样的方法影响潜在客户的心理状态,使他们更加相信这一品牌的小吃确实非常值得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