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的元结

  • 诗人
  • 2025年02月20日
  • 元结,字次山,河南人,以其聪明才智和不羁的个性,在唐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早年生活充满了挑战,他在十七岁时开始向学,与元德秀有着深厚的师承关系。在举进士之前,他曾撰写三篇议论文,上奏给肃宗,这些作品因其卓越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手法而受到皇帝的青睐,被擢升为右金吾兵曹参军,并摄监察御史职位。 随后,他凭借讨伐叛乱者的功绩被提升为监察御史,再次晋升至水部员外郎,协助荆南节度使吕諲抵抗敌对势力

卖炭翁的元结

元结,字次山,河南人,以其聪明才智和不羁的个性,在唐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早年生活充满了挑战,他在十七岁时开始向学,与元德秀有着深厚的师承关系。在举进士之前,他曾撰写三篇议论文,上奏给肃宗,这些作品因其卓越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手法而受到皇帝的青睐,被擢升为右金吾兵曹参军,并摄监察御史职位。

随后,他凭借讨伐叛乱者的功绩被提升为监察御史,再次晋升至水部员外郎,协助荆南节度使吕諲抵抗敌对势力。在代宗朝,由于他年纪已经较大,请求归隐樊上,继续著书自娱。期间,他尝试多种笔名,如“琦圩子”、“浪士”、“漫郎”,以及“赘叟”,体现出他独特的心态和对生活的一种享受。

晚年的他担任道州刺史,不仅免除了民众的徭役,还收集善款,为民除害。他最终被授予容管经略使职务,在蛮荒之地行使管理诸州的大权,使得民众乐于接受他的治理,最终立碑颂扬他的恩德。当他回京后,一生的事业也逐渐告一段落,最终去世。

元结留下的著作包括《元子十卷》、《文编十卷》,其中《新唐书艺文志》中记载有《琦圩子一卷》,而《文献通考》则传播了他的作品。此外,现在流传下来的主要是明代郭勋刻本、陈继儒鉴定本以及淮南黄氏刊本中的《元次山文集》,近现代也有孙望校点版本。而诗选《箧中集》的部分作品也幸存至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