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100篇中的乾隆剃头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文化的传承
在中国民间故事中,有一则关于乾隆剃头的趣事。在正月初六的一天,清朝乾隆皇帝决定去江南游玩,他乘坐龙舟沿着御河而行。途中,他来到天津卫,在北马路五彩号胡同的龙亭住了下来。第二天清晨,乾隆问随从:“今天是什么日子?”随从回答说是二月二,这让乾隆非常高兴,因为他知道这是“龙抬头”的吉利日子,可以进行剃头和整容以求吉祥。一路平安。
于是,太监急忙找来城里最好的理发师傅给乾隆剃头,但这位师傅听说要给皇上剃头后就慌了神,加上三条规定:不用臭嘴熏他、不喘大气喷他、不拉口儿——即不能把脑袋瓜拉破皮,让人更是心惊胆战。尽管如此,这位理发师傅只得硬着头皮开始工作。
然而,由于手哆嗦过度,不幸地在皇上的后脑勺拉开一个口子,结果被处死。这次失误让太监再次寻找另一个手艺高超的理发师傅。但第二个也因为紧张而造成相同的错误,最终遭到了同样的命运。
就在人们都认为没有人能完成这项任务时,一位十六岁的小徒弟名叫小怯勺现身。他虽然年幼,却聪明机智,并且练习剃头技艺已经相当熟练。当掌柜逃跑时,小怯勺主动提出自己去给皇上剃头,而不是逃走。他自信地说:“我虽然年轻,但我的技艺比他们高。”最终,小怯勺成功地为乾隆剃了一道齐整的边缘,没有出现任何事故。此事件证明,即使是最普通的人,也有可能展现出非凡的能力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