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的校园创业夸父团队的创新征程
数据驱动的校园创业:从“夸父”团队到太阳能巨头
在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上,河海大学商学院的大三学生赵亮作为志愿者,为美国、德国的几家太阳能公司充当翻译。在了解了当时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的“光伏产业”的应用领域大多是空白后,赵亮产生了一个念头:要是用太阳能蓄电池充当电动玩具、装饰品的动力,不就是最现成的商机吗?这次偶然的机会激发了他对太阳能技术利用潜力的兴趣,并逐渐形成了一支由8位同学组成的“夸父”团队。
他们悄悄找了个教室,买来市场上所有类型的干电池光纤圣诞树,将它们一一拆解研究。经过不断试验,只用一个多月时间,一株太阳能光纤圣诞树在教室里悄然诞生,树梢散发出星星点点的光亮让“夸父”们一阵欢呼雀跃。这个初战告捷让他们创业热情空前高涨。
为了把创意产品变成商品,他们自筹10万元成立“夸父太阳能应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专门研发销售太阳能光纤圣诞树等太陽能應用產品。但由于美国芯片供应商出现问题,加之资金链断裂,公司很快陷入困境。毕业后,“夸父”团队成员各奔东西,有些出国,有些读研,还有些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只有赵亮一个人坚持到最后。
尽管初次创业没有成功,但经验积累和对光伏产业了解让他获得投资基金支持,再次参与筹建总投资28亿元第二代非晶硅电池制造业基地。他告诉记者:“大学生创业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但创业和青春是我们最大的本钱。”
指导老师安文教授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每一次面临困难时,他都会出谋划策甚至亲自出马。这不仅提升了赵亮自身综合素质,也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如今主要成员张欣凭借过硬英语水平和综合能力,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录取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对于未来,赵亮坚定不移地选择继续追求他的梦想:“只要不放弃,就会有成功希望。”河海大学苏南经济研究所所长安文教授认为,“只要创业团队在,这个项目不成功,还可以换另一个,终究会有成功的一天”。
数据显示,即使国内外都存在低比例下来的情况,大胆尝试与不断学习仍旧是通往成功之路的一个关键因素。而通过这种方式,即便失败也不足为惧,因为每一次失败都为将来的成功奠定更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