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学生创业者曾是一名默默无闻的木匠如今却成为了一位在纺织领域横行无忌的大亨他的传奇故事就像一部引
一位曾经的大学生,陈宗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离开家乡长乐,在邵武、永安、寿宁和湖南常德等地投资创办了多家纺织厂。2002年5月,他创办了福建省长乐市华源纺织有限公司。
从一个穷小子开始,以1300元起家,陈宗立如今已经成为身价过亿的纺织大亨。他在艰难的创业路上经历了无数风雨,在疯狂赚钱中掌握了一系列赚钱绝招。他的创富故事,如同一段传奇,被人们传颂。在他眼里,没有本钱也能致富,只要有勇气和坚持。
回忆起当年的创业时光,陈宗立说,他妻子的支持是他最宝贵的财富。那时候,“草根工业”兴起,一些敢闯敢拼的人们外出经商,这让陈宗立心生“痒”。然而,他没有本钱怎么办?他的妻子将陪嫁的一条项链卖掉,用那1300元作为他们开始创业的资本。
夫妇俩最初通过亲友介绍,从福州袜厂购买布料,然后用自行车驮到解放大桥桥头摆摊叫卖。逐渐地,他们扩大了业务,从两捆布到两车布,再到后来,他们在全国各地开设布店。这段时间里,他们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并开始有了自己生产布料的想法。
1988年,一次偶然机会让他们租下了一家亏损严重的寿宁丝绸厂。利用原有的设备和员工,他们生产丝绸产品,并通过自己的渠道销售,很快获得不错回报。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陈宗立还加入炒股行列,从股票上赚取至少2000万元。
随着资产增值,陈宗立又投入更多资源,将国有企业承包或租赁,其优势被用于生产并销售纺织品。他发现利润空间后,就像发疯一样不可收拾。在1992年,他同时承包邵武丝绸厂和永安工贸公司,有进口机132台、国产机400多台,还在浙江柯桥、成都鸳鸯池设有销售点,不仅涉及丝绸,也做到了涤纶几乎全覆盖。
经过14年的漂泊生活,当听闻妻子的话:“回家吧”, 陈宗立决定带着事业回到家乡。但由于地方政策限制,让他一度犹豫不决。不久后,当看到领导态度和投资环境,都打消了他的顾虑,最终在2002年5月15日注册成立华源纺织有限公司,并于11月8日正式运营起来。
为了企业持续发展与壮大,陈宗 立决定从科技创新入手。他聘请国内知名专家的团队,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此外,还联合其他知名企业引进先进工艺开发新产品,如纳米级远红外纱线以及吸湿排汗功能性产品,使其成为行业首例之一。目标是在今年底之前提升产量至26万锭,同时争取进入全国前30强;未来计划将公司上市,这是他对未来的充满信心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