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唐诗三百首古诗大全幼儿
宋濂在明朝时创作了这篇《送东阳马生序》,表达了他对知识渴望的深切情感。从小,宋濂就热爱学习,但家境贫寒,没有条件去购买书籍,他只能借书于藏书之家,并亲自笔录,逐日还给原主人。在极其严寒的天气里,即使手指僵硬无法屈伸,他也坚持不懈地记录着这些宝贵的知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宋濂更加追求圣贤之道。他虽然没有遇到有名的老师或学者,但他仍然不畏艰难地求学。甚至为了更好地学习,他会远离家乡数十里,向当地知名人士请教。当时期的人们都尊敬和赞赏他的努力,不仅因为他的勤奋,还因为他的谦虚和对待师长的话语始终保持恭敬态度。
尽管生活中有许多困难,如住在寒冷的小旅店,每天只吃两顿简单粗粮,但宋濂从未放弃过学习。他看到身边的人都穿着华丽、戴着珠宝,而自己却只能穿得破旧,这并没有让他感到羡慕或是烦恼。相反,他享受着为知识付出的辛劳,因为他知道这是通往智慧之门的一步。
现在看来,当年那些辛苦和挑战都是值得的,因为今天宋濂已成为君子圈子的成员,在宫廷中备受宠信,被认为是一位有才华的人物。与此同时,现在的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太学接受教育,有稳定的供给,无需担心温饱的问题。而且,他们可以坐享大厦下阅读经典著作,无需像宋濂那样奔波寻找资料。此外,他们还有资深教师作为导师,不必像过去那样不断请教而不得要领。这一切,都证明了当年的努力并非白费。
最后,《送东阳马生序》提到了一个名叫东阳马生的青年,这个人已经在太学读了两年书,其聪明才智被人们所称道。当作者前往京城时,这个青年以乡亲身份拜访他,并撰写了一封长信,以此作为见面礼。在交流中,该青年展现出高超的辩论能力和良好的修养,使作者深感佩服,也意识到自己的用心于学确实很勤奋,可以说是真正懂得什么是“善学”。就在这次见面前夕,作者特意告诫这个青年,对于学习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应当准备好心理素质。这段文字充满了对知识渴望者的同情,以及对于未来他们将如何成长发展的一种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