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坛巨擘王粲
,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是东汉灵帝时大官僚王畅的孙子。少有才名。在董卓之乱后,王粲南奔依附刘表;曹操平定荆州后,王粲又归顺了曹操,先后曾为丞相掾、侍中等官。其作品情调悲凉,反映当时的社会和人民疾苦比较突出,是「建安七子」文学成就最高的一个。作品有辑本《王侍中集》。
生平
王粲(177-217),字仲宣,是三国时期曹魏名臣,也是著名文学家,其祖为汉朝三公。在汉献帝西迁时,王粲徙至长安,被左中郎将蔡邕看重。
后来,他到了荆州依附刘表,但刘表不重用他,因为他看起来与名字不符,而且身体羸弱。当刘表死后,王粲劝说刘表次子刘琮归降于曹操,并被曹操辟为丞相掾,并赐爵关内侯。
在魏国初建宗庙时,与和洽、卫觊、杜袭同拜侍中。他因强记默识、善算术行文而受到尊敬,有着诗、赋、论、议六十篇,其中《初征》、《登楼赋》、《槐赋》、《七哀诗》等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此外,他还撰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记载“英雄”传记的史书《汉末英雄记》,并且在明代被收录进《昭明文选》。
事迹
出身于东汉上层官僚家庭,他曾祖父、三公之一的王龚,在顺帝时任太尉;祖父、三公之一的王畅,在灵帝时任司空父亲则是大将军何进的长史。由于优越的地位和刻苦努力,他成就了一番文学上的事业,最著名的是《登楼赋》和《七哀诗》,并与其他六位创作高超的人士一起,被称为“建安七子”,其中成就最显著者便是他。
文学地位
现存诗23首,其中包括早年纪念汉末战乱及流离失所的情感,如《七哀诗》,以及归顺曹操后的随征感受,这些作品反映了战争带来的荒废田园景象,同时也赞颂了曹操英勇神武,以及自己追随他的决心。
过目不忘
从小即展现才华,对待学习极具热忱,以过目成诵闻名世间。一日偶逢路旁碑文,便一字未错地背诵出来,让众人叹服。而在围棋局面混乱之际,只需轻触,即能恢复原局,无一遗漏,再次证明其过目不忘之才能。此外,还以精通算术见称,对于数学问题亦能迅速解决,而文字功力更是不需多加修改,即可成篇流传,为世人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