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坚

  • 诗人
  • 2024年11月15日
  • 刘伯坚(1895年—1935年),四川平昌人,早年曾就读于成都高等师范学堂(四川大学前身)。1920年赴欧洲勤工俭学;1921年与周恩来等发起组织中国少年党,1922年转为,入东方大学学习。应邀在冯玉祥部任国民军第二集团军总部副部长,后来再次被派往苏联学习军事,并出席了六大;到中央苏区后,任苏区工农红军学校部主任,参与领导宁都起义并任红5军团部主任,后任中革军委总部宣传部副部长;中央红军长征后

刘伯坚

刘伯坚(1895年—1935年),四川平昌人,早年曾就读于成都高等师范学堂(四川大学前身)。1920年赴欧洲勤工俭学;1921年与周恩来等发起组织中国少年党,1922年转为,入东方大学学习。应邀在冯玉祥部任国民军第二集团军总部副部长,后来再次被派往苏联学习军事,并出席了六大;到中央苏区后,任苏区工农红军学校部主任,参与领导宁都起义并任红5军团部主任,后任中革军委总部宣传部副部长;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3月率部队突围时不幸负伤被捕,21日壮烈牺牲。

2009年刘伯坚被评为“双百”人物中的。

关于评价
刘伯坚是一位近代杰出的诗人和家,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的献身精神。
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充满了和感染力。
同时,他也是一位坚定的者,为中国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刘伯坚的诗歌作品,如《带镣行》、《移狱》等,表现了他对事业的忠诚和对敌人的蔑视,展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仰。
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激励着后人继续为真理和正义而奋斗。
综上所述,刘伯坚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家,他的诗歌作品和精神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