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皇帝与文盲太监古诗词知识之谜难道他们真的不识字吗

  • 名句
  • 2025年03月21日
  • 从皇长孙到皇帝的角色转换,对一个16岁的少年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考验。然而,泰昌元年(1620)九月初一日,朱由校便面临着这样的角色转换。他的父亲朱常洛未能获得神宗的青睐,这导致朱由校在神宗去世后才有机会被册立为皇太孙,并开始了读书。但他的父亲登基仅短月余,便去世了,即使如此,他也没有时间来接受教育。他只比现在的小学生们文化水平高出一些,就像木偶一样,被养母李选侍和大臣们抢来抢去

文盲皇帝与文盲太监古诗词知识之谜难道他们真的不识字吗

从皇长孙到皇帝的角色转换,对一个16岁的少年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考验。然而,泰昌元年(1620)九月初一日,朱由校便面临着这样的角色转换。他的父亲朱常洛未能获得神宗的青睐,这导致朱由校在神宗去世后才有机会被册立为皇太孙,并开始了读书。但他的父亲登基仅短月余,便去世了,即使如此,他也没有时间来接受教育。他只比现在的小学生们文化水平高出一些,就像木偶一样,被养母李选侍和大臣们抢来抢去,最终在五天内成为了一位君主。在他七年的统治期间,他的心智似乎一直没有成熟,对世界的认识始终肤浅。他喜欢在宫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木工或者斗蟋蟀。

据说,在建造房屋与木工、油漆工艺方面,熹宗的水平很高,被誉为“巧匠不能及”。他将所有心智都放在自己的玩乐中去了,也正因此,魏忠贤才有可能专权。每次熹宗玩兴酣时,王体乾和魏忠贤就会从旁传奏紧急公文,而熹宗会回答:“你们用心去行吧,我已知道了。”实际上,他不关心别人,更不关心朝政与大臣的死活。在他的人生中,也许只有四个人最重要:太监魏忠贤、乳母客氏、皇后张嫣和信王朱由检。

一个文盲坐在皇帝宝座上,而另一个文盲当上了皇帝秉笔太监,为皇帝拟写朱批。这就是明代天启元年(1621)至七年(1627)的真实情况。或许对于文盲的熹宗来说,没有读过书的大臣们,比那些迂腐的大臣更值得信任、欣赏。而且,他们都是凭借什么而取得这一地位?还有,他们是怎样实现专权?

魏忠贤受宠于熹宗,有三点原因:一是在熹宗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侍奉;二是通过乳母客氏帮忙;三是他的性格极其狡诈善于阿谀奉承。关于第一点,每个人都可以理解。而且通过太监魏朝介绍,魏忠贤成为孝和王太后的宫中膳事太监,从万历十七年入宫直到泰昌元年31年间,他终于成为红人。

这充分说明明代太监竞争升迁可能比外廷文官更艰难。魏忠贤能爬到这样的位置,是因为他较一般太监更聪明,更有远见。在当时连在常洛宫办事的太监都因为看不好常洛未来,不断离开,而魏忠责却费尽心思要成为王氏宫中的办事 太监,这说明了他的远见之举。他是一个赌徒,将所有赌注压在离 throne 还非常遥远的朱由校身上。但光宗暴毙,将毫无准备的朱由校推上前台,却为早有准备的魏忠贤提供了机会。在朱由校正式登基之前,大部分与之有关的人物都是结纳对象,如客氏养母李选侍等,所以即位后,成了宫中第二号人物——司礼监秉笔兼掌东厂。

据《玉镜新谭》记载,原名李进忠,以河北肃宁市井无赖身份自宫做太監,其形质丰伟言辞佞利射奇中敢掷千金嬉游青楼翠袖之间。此前的经历,为侍奉皇帝提供优越条件。一方面,无论如何专权,对于御史本人,却总是无条件服从;另一方面,对御史本人的态度也显得异常亲近,如给予“房门”导师般的地位,让他们参与导向淫乐,这也是“对待”亲密之人的表现之一。不知何种隐情,使得这个绝大多数好色之主所欣赏者,在最后竟然能够以此作为“保身”的手段而稳坐钓鱼台上的位置。而这些细节,或许正是一场历史悲剧走向深渊的一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