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每日一诗彭城杂咏风流万千宛如天籁之音在耳畔回响令人心醉神迷
元代诗人萨都剌的《彭城杂咏》中,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杨花在马头上铺成一片洁白的垫子,行人在春天结束之际通过徐州。夜晚,一轮明月洒满了城头,为曾经照耀过张家燕子楼的地方增添了一抹温柔。这个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也反映出了他内心深处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思索。
拼音解读:
xué bái yáng huā pū mǎ tóu ,háng rén chūn jìn guò xú zhōu 。
yè shēn yī piàn chéng tóu yuè ,céng zhào zhāng jiā yàn zǐ lóu 。
关于作者: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著名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字天锡,号直斋,是回族或蒙古族成员,其先世为西域人。在泰定四年的进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被授予应奉翰林文字职位,并担任南台御史。随后因权贵而被左迁,但他的仕途并未因此停止,他又被提升为江南行台侍御史,再次左迁到淮西北道经历。在晚年,他居住在杭州。
萨都剌以其多才多艺闻名于世,不仅擅长绘画和书法,更以楷书尤为精通,有“虎卧龙跳”之才,因此人们称他为“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诗歌方面,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艺术修养赢得了当时同行们的一致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