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饼热销背后的商业策略与创意故事
绿豆饼排队热卖背后的商业策略与创意故事
在武昌的中南路、徐东、青山沿港路、江岸利济北路和汉阳钟家村等地,同样的排队现象令人惊讶。这些排队不仅让人想起了“掉渣烧饼”和“公婆饼”的排队风,还再次刮起了小吃排队的风潮。
然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排队背后隐藏着一些猫腻。顾客们多数是出于跟风购买,没有真正尝过绿豆饼,但却因为其他人的口碑而前来购买。这也说明营销学中的“饥饿疗法”在这里得到了应用,即商品供应量被有意调低,以制造供不应求的气氛,从而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
我们走访了多家绿豆饼店,并发现店面通常都不大,大约只有20平方米左右。顾客们表示,他们之所以买,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看到别人都在排队,所以认为这一定是一种好东西。但实际上,绿豆饼的味道并没有特别之处,只不过大小类似于包子,而且面皮里包着绿豆沙,口味略淡。
除了打出“每人限购2斤”的招数外,一些店铺还实行“限时抢购”。例如,在周六和周日上午10点至12点,有一家店铺会销售红豆饼。在这个时间段内,看见的人数比平常翻倍,有20多人。而且,由于红豆饼平常都没得卖,这让很多人很想尝一下。
据从业者介绍,绿豆饼是纯手工制作的,每个锅里的产品数量有限,一锅只能供应四五个顾客。这意味着每份产品都是经过精心制作,不仅保证了质量,也增强了其独特性。此外,每个馅料都要经过40分钟的手工制作过程,这也是保证品质的一部分。
总结来说,尽管有些地方可能存在欺骗性的营销手段,但对于那些真正喜欢这种食物的人来说,这种传统的小吃还是值得去尝试的。而对于那些只追求新鲜感和炒作的人,则可能会感到失望,因为事实上并不如外界所说的那么神秘或难以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