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什么满面春风是因为掌握了读心术还是在创业的道路上迎着阳光前行
我叫林素,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求学期间,看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及电影。大学毕业后,我回北京在一家理财事务所担任投资顾问。我摸索出一些门道:要想打动那些精明的成功人士,除了要有非常专业的理财知识外,还必须读懂他们的表情。我特意买来《面部表情心理学》《关于脸孔》《表情的多层次》等专业著作进行研读。经过详细学习、揣摩,我恍然大悟:原来,表情是如此有趣而丰富的一门学问。
工作期间,我结识了一位叫米希亚的网友,她刚从一所三流私立大学毕业,正忙着找工作,但一直没有获得签约机会,希望我能够帮帮忙。刚接到米希亚的求助电话时,我还以为问题出在她并非出自名校上,但一见面我就改变了看法。“你是不是每次到面试的时候就被当场刷下来?”“就是啊,其实好多情况他们都没向我了解清楚。”“别人一看你这副表情,就知道你的所有情况,自然不需要多问。”我细细地道出她最突出的两个表情问题:其一,目光闪烁不定,视线焦点游离于对方面部之外;其二,嘴唇习惯性地张开一条小缝,更是不利于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随后,在我的悉心指导下,米希亚学会了我为她量身定做的情绪语言。效果立竿见影,她很快就在参加两场面试后,便与一家公司成功签约。当米希亚激动地请求我再讲讲关于表情的心得,以便在职场如鱼得水时,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原来善用表情,不仅能使自己在工作中受益,还能为他人提供改变命运的机会。
2007年9月,我辞去理财事务所的工作,在海淀区开了中国第一家“情感工作室”。信息发出后,一些好奇的人来咨询,但直到第二天下午,一位叫李琳娜女子找上门来。她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出了自己的情况:丈夫近两年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对她却日渐疏远,她曾尝试改变自己但仍被丈夫认为是在故意讨好,为此,她没少流眼泪。在分析她的问题之后,我们发现她的眉头紧锁和眼神闪烁给人的感觉并不积极,这些都是通过训练可以改进的事项。我将一套特殊训练方法传授给李琳娜,让她的笑容变得更加真诚,并且让她的眼睛散发温暖,让整个脸庞透露出一种不可抗拒的情感吸引力。
尽管最初只有三个客户,但是李琳娜的情况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相信我的方法有效。此后的一个月里,只有三位顾客来访,他们分别是一位想要提升自信的人、一位准备参加重要会议的人以及一个想要提高社交技巧的人。但即使这样,每一次指导都让我感到无比兴奋,因为这些小小变化也许会成为某个人的转折点。而这个过程,也逐渐让我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中的肌肉结构决定我们的肤色、体型乃至微笑方式,而这些又直接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从而形成一种循环效应。
2010年10月下旬,当电视节目主持人清爽大方但微妙的问题表现在直播间时,由于角度偏差导致不对称视觉感,这种简单的问题如果不加以注意,就可能成为观众关注焦点。而这件事发生之后,不知怎么就被《新京报》的记者挖掘出来,并写成了报道。这篇报道迅速传播开来,如同雪球般滚起,一时间各种媒体纷纷采访,要了解更多关于这个女孩如何用简易手段提升自身魅力的秘密。当新闻爆红之际,无数寻求帮助的人群涌向我的培训班。在那里,有婚姻危机家庭,有准备求职者,有服务行业人员,以及需要树立威信管理者的各色人物聚集而汇聚,他们共同期待通过这种古老而又现代的手段,用更真诚更自然的情绪作为桥梁,与世界交流,与生活共鸣。
突然之间,“情感工作者”的身份开始显现它真正的地位,它既不是医生也不是老师,它只是站在人们生活边缘,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手法,让人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同时也找到新的自信。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同时也是充满希望的地方。在这里,没有复杂的心理分析,没有繁琐的心灵治疗,只需用眼睛说话,用微笑征服,用整个身体语言告诉世界:“这是一个‘满面春风’的小姑娘。”
然而,这一切似乎还不足以让我们继续前行,因为何为“满面春风”,它是否真的源于某种超乎常人的能力或是普通人的努力?答案依旧隐藏着,却已经悄然展露无遗——只要愿意去探索,你就会发现那个女孩背后的故事,是关于勇气、坚持和不断完善自己的一段旅程。而这一切,或许正是那份独特的情商,使得这个女孩拥有了一种无形中却又强大的力量,那就是让周围的人都无法忽略,即便是在最繁华都市街头,你们仍旧会看到那份淡淡笑容,那份承载着全身重量,却轻盈如烟的情感,那个总是在雨中跳舞,不怕湿透衣服,就是因为知道,最美丽的事情永远藏匿于不经意间的小碎步里。那是个什么时候开始呢?不知道。但那一定是一个特别的时候,是那个女孩选择使用另一种方式说话,而其他任何东西,都只能做附件——只剩下那个人,以及他的故事。一切皆因阅读感情,而始终追寻的是那种难以言说的连接和理解。你知道吗,现在有一部分人正在寻找这样的魔法师,而另一部分则正在思考如何变成这样一个人。如果你遇到了那么一个人,请不要犹豫,把你的故事告诉他们,他们或许能教你更多有关如何利用你的脸颊肌肉捕捉幸福瞬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