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诗歌之星谢逸
中国古代文学巨匠:谢逸
在宋代的文学世界里,谢逸(1068-1113,一说1010-1113)以字号溪堂而著称。出生于江西省临川城南,他不仅是北宋时期的杰出文学家,更是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为“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共同被誉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
尽管他的家境贫寒,早年丧父,但他与汪革、谢薖等人在吕希哲先生门下刻苦学习,终于磨砺出了卓越的诗文才华。在科举考试中虽未能一帆风顺,但他始终保持着高洁的操守,不向权贵低头。他的生活十分简朴,以作诗文自娱,在乡间每月召集贤士讨论古人的厚德事迹,并将这些记录成书名为“宽厚会”。
《寄隐士》中的表达了他的志向:“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家藏玉唾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这首诗深受后世赞赏,《竹庄诗话》、《诗林广记》都认为它是一篇佳作。
作为五代花间词派传人,他所著《溪堂词》的雅洁清丽和蕴藉隽妙,让北宋后期的词坛上也留下了他独特的一片天地。他的人生态度和作品内容,都显示出了对自然之美和内心情感真挚追求。
黄庭坚曾评价他的作品:“若在馆阁中,当不减晁、张、李商老。”说明了他作品中的精湛技艺和深邃意境。而且许多专家学者认为,他在某些方面模仿了黄庭坚自己的笔触,这体现了他对前辈艺术家的尊重和继承。
除了抒发个人感情外,他还擅长描绘家乡景色,如《金石台》、《北津渡》、《吴家渡》、《望江南》,这些作品透露出一种淡远闲雅的情调,与陶渊明或韦应物有诸多相似之处。
至今,我们仍然能够从他的遗作中感受到那份纯净与高尚,那种轻松飘逸又富有深意的语言魅力。他所留下的《溪堂集》(10卷)、《溪堂词》(1卷),以及散文47篇,是我们今天了解这个时代文学宝库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