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兵车行

  • 名句
  • 2025年02月23日
  •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舍生,号辛党。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南侵,他中年却屡屡蒙受谗劾,赋闲20年,直至忧愤而死。在中国文学史上,他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文武全才。 1161年,他自22岁率领2000多家乡父老兄弟起义抗金,便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可是,他在后来的岁月里,因为坚持抗击金兵的主张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辛弃疾兵车行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舍生,号辛党。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南侵,他中年却屡屡蒙受谗劾,赋闲20年,直至忧愤而死。在中国文学史上,他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文武全才。

1161年,他自22岁率领2000多家乡父老兄弟起义抗金,便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可是,他在后来的岁月里,因为坚持抗击金兵的主张和强烈的爱国情感,不断遭遇挫折和失败,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一生抱负。

他曾在各地任职,如湖北、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知府兼安抚使,对地方治理有着深刻见解,并积极整军备战。他还提出了恢复国家统一的具体规划,但他的建议未被采纳。

晚年的辛弃疾虽然再次被起用,但由于权相韩侂胄所忌,又被罢官。他一直抱负未得伸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1207年10月3日,在一次病痛缠绵之后,他终于去世了,被后人追谥忠敏。

尽管如此,在他的一生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他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精神,以及对国家民族命运关心的心灵。他的诗词流传千古,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关于爱国主义与个人牺牲精神的大师级别案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