蹶叔三度悔悟探索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的智慧
从前,有一个叫做蹶叔的人,性格倔强,常自以为是,爱跟别人唱反调。蹶叔住在龟山的北面,别人都种水稻,他却在高而平的地方种水稻,又低又潮湿的地方种高粱。他朋友好言劝说:“高粱适合旱地,水稻宜低湿地方,可你现在正好相反,不会获得丰收。”然而蹶叔不听劝告,一直坚持己见,每年只收获少量粮食。
眼看就快没饭吃了,他才去看朋友的地发现朋友正是高处种高粱、低处种水稻,所以获得了丰收。蹶叔懊悔万分,对朋友道歉说:“我知道改悔了,不再不听劝告。”
后来,蹶叔外出做买卖。这次他吸取了种地的教训,但还是硬要和人家竞争。这样一来,他手上的货总是卖不出去。他的朋友担心他吃亏,就教导他:“善于做买卖的人要进别人暂时不争不抢的货物,这样,一旦等到机会来了,就可以获得好几倍的利润,这正是古代大商人的致富秘诀啊!”但蹶叔还是不听。
过了10年,蹶叔回想起这段经历,又回头找到了他的朋友道歉:“我现在知道自己错了,从今以后,我再也不固执.”
有一天,蹶叔要驾船出海,与友同行。他将他送上船,将其告诫说:“等你到了海水归聚之处,一定要返航回来,不然船一进去就再也出不了来了。”但是当他们到达深渊边时,即使警告仍未能阻止他的固执,最终导致船被卷入大漩涡中。
经过9年的艰难生活幸运逃生后,再次找到原来的伙伴,并对天发誓若再不能改则请太阳作证惩罚自己。但他的伙伴笑着回答,“改悔已晚,你浪费了一生的青春。”
人们都说,在生命中有三次改悔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改变我们的态度和行为,而不是像老实一点点承受痛苦一样。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我们能够及时接受建议并调整自己的行动,那么成功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一次尝试或一次错误,而是一系列不断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选择。而对于那些无法停止固执己见、顽固到底的人来说,他们可能永远不会明白真正意义上的“改悔”是什么样子,也许只有亲身经历最深刻的失败才能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