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柳依依暮烟轻语素魄娟娟绣轩梦想
垂柳依依,轻柔的晨曦笼罩着暮色,素魄娟娟,如同洁白的月光静静地挂在绣轩之上。独自一人沉浸在梦乡之中,那圆满的月亮却与未圆的人心相呼应。啼声中传来了残败花朵的声音,更添了一份悲伤;叫声里藏着春归人的不确定。
出自唐朝王元鼎的《凭栏人》,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巧的手法,被后世赞誉为典范。这首诗中的“素魄”指的是那轮洁白如玉的月亮,“娟娟”则形容它美丽动人。而“啼得花残”,仿佛是辛弃疾《贺新郎》中的杜鹃啼声,让人感受到那份离别之苦,又似乎是在提醒人们,无论何时,只要有了爱,就不应放弃追求。
两首诗虽然各具特色,但都描绘了怨妇对爱人的思念和牵挂,用词间充满了情感的纠葛和深刻的寓意。在这样的文本下,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感情世界细腻描绘的手法,以及他对生活深层次理解与表达。
王元鼎(字里),元成宗大德年间(公元1302年前后)活跃于文学领域,与阿鲁威同时期,他曾官至翰林学士,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多种风格,以抒情为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对后世影响颇大。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这两首诗虽不同但皆展现了一种深切的情怀,不仅仅是个人内心活动,更映射出了时代背景下的男女情长以及社会生活的小确幸。在古代文化中,这些抒情诗歌往往承载着人们对于未来、希望以及失去的一种无奈与渴望,它们正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