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如同翻山越岭逾墙而行同时老妇轻盈地走出门去仿佛是小学生100个好句中最美的那一句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只有乳下孙。孙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还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与老翁独别。
杜甫(712-770),字子美,是唐代著名诗人,其诗作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人民的悲惨生活。在《石壕吏》这首诗中,他通过对一个老翁和他的妻子被迫送儿子入伍并遭受战争破坏后悲惨命运的描绘,以强烈的情感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苦难与痛苦的深切共鸣。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于战争、征兵制度及其对普通百姓生活影响的一般批评,也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事件背后的个人悲剧。这也是为什么《石壕吏》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以其深刻的人文关怀和艺术表现力,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一种政治讽刺手法,即通过描述平民百姓在军事动乱中的遭遇来抨击朝廷的征兵政策以及战争带来的毁灭性后果。这使得《石壕吏》不仅是一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献,更是一部富含哲理与启示意义的小说作品。
总结来说,《石壕吏》不仅是一个关于战乱年代里普通人的悲剧故事,更是对人类永恒主题——生命、爱情、死亡等—的一个深刻探讨。此外,它还是一种文化财富,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以及欣赏中国传统文学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