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慎虚白居易十首名诗中的物品场景探究
在我,刘慎虚的生命轨迹中,有一段与白居易十首名诗相关联的物品场景探究。我的字全乙,号易轩,我是盛唐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我生于开元二年(公元714年),20岁便考中进士,并在22岁参加吏部宏词科考试得中,这是我事业上的起步。在我的生活和创作过程中,我曾经历多种职务,如左春坊司经局校书郎,以及崇文馆校书郎等,从九品的小吏到皇亲国戚子侄们校勘典籍。
我不仅有文章的盛名,而且被郑处晦《明皇杂录》与王昌龄、常建、李白、杜甫并列,被称为“虽有文章盛名,皆流落不偶”。严羽也把我与沈宋、初唐四杰、陈子昂、王维、韦应物并举,将我尊为“大名家”。殷□撰《河岳英灵集》,选录了我的11首诗,他说:“情幽兴远,思苦语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我与孟浩然交谊甚深,我们共同欣赏自然之美,而孟浩然去世后,我还写下了悼念他的诗。
我的作品题材和体制都很接近孟浩然,但清微淡远之中,又带有一定的幽深拗峭之趣。这一点可以从《阙题》中的那句“道由白云尽”来看,它最能代表这种风格。而且,《全唐诗》收集了15首我的诗,其中除去他人的作品,大部分都是《河岳英灵集》所录存者的事实。
在现存的十几首诗中,《阙题》(原题为《归桃源乡》)是我最重要的代表作: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日白,清辉照衣裳。这首诗就像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用笔勾勒的是山溪和书屋,用淡墨湮染的是白云和清辉……超然物外,神思邈远。
除了这首代表作外,我还有着五卷的小说《鹡鸰集》,但现在已经散佚。不过,《河岳英灵集》收藏了十一首、《全唐诗》收藏了十五首,而靖安县志则收录了一十二首。此外,在评判文学上,我被认为善于表达方外的情感,与王维及孟浩然等同属山水田园派。
此外,还有人因为我孝顺友爱恭俭而改命地叫做“孝悌乡”,这是对一个时代人物最高评价之一。我不仅擅长写作,也以高尚的人品赢得周围人的赞誉。在那个时代,与其他大才子如孟浩然、高适等人交往密切,他们之间留下的唱和之作也是历史上宝贵的一笔财富。我对于这些历史记忆充满敬意,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些文字,让更多人了解这个时代以及我们当时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