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烈日下汗水滴落在土地之中

  • 名句
  • 2024年12月31日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不仅是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更是对社会不公现象的深刻揭示。李绅在这两首诗中,用生动的描写和深邃的思想,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汗水和辛劳,但又充满悲剧与反思的世界。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民疾苦、社会矛盾的同情,以及他对于更公正社会秩序呼唤的心声。 李绅(772-846),字公垂,是唐代著名文学家

午后烈日下汗水滴落在土地之中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不仅是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更是对社会不公现象的深刻揭示。李绅在这两首诗中,用生动的描写和深邃的思想,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汗水和辛劳,但又充满悲剧与反思的世界。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民疾苦、社会矛盾的同情,以及他对于更公正社会秩序呼唤的心声。

李绅(772-846),字公垂,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他以其优美的情调和深沉的情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与白居易、元稹等人并称“元白李三杰”,共同推崇新乐府运动,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风二首/悯农二首》中的第一首开篇就用“春种一粒粟”来展现丰收喜悦,然后通过“四海无闲田”展示出广袤天地之下的勤劳耕作,而紧接着却提出了“农夫犹饿死”的问题,这让人从欣赏变为思考,从景观转向现实问题。这两句话之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使得读者不得不停下来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第二首则以锄禾人的形象描绘出烈日下的艰难生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种细节化描述,让我们仿佛亲历其境,不禁心生怜悯。而最后一句,“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将视觉上的劳动与味蕾上的享受相结合,用一种既温暖又哀伤的声音,让我们体会到每一次丰收背后的故事,每一口食物承载着多少奋斗与付出。

这些词语如同镜子般映照着我们的内心,也触及到了我们所处时代的问题。在这个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大时代里,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这一切?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也是每个人都应自我反省的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