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300首全集辨奸论
辨奸论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我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
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以欺世盗名足矣。不忮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乱天下乎?卢杞奸计败国于手,不学无文容貌不足动人言语不足眩世非德宗鄙暗亦何从用?
由是言之二公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今有人口诵孔老三十年身履夷齐行收召好名士不得志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此乃王衍、卢杞合为一人祸岂可胜述?
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至情也。今我身着臣虏衣食犬彘食囚首丧面谈诗书岂此情哉?凡事近于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皆是盖世名济其未形患愿治主好贤相举用则祸至于此非特二人比孙子云善用兵无赫赫功使斯人不用吾言过斯人或遇叹孰知祸至于此哉?
辨奸论在古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它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批判和分析来探讨如何识别和防范那些可能危害国家安定的个人。在苏洵的这篇文章中,他运用了深邃的思想和犀利的语言,对当时社会中的两位政治人物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揭示了他们背后的真实面目。这不仅是一次历史上的审视,也是一个关于智慧和道德选择的问题。
苏洵作为北宋文学家,以其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卓越的写作能力,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他在《辨奸论》中展现出的哲思精神,以及对历史事件细致入微的情感描绘,都值得我们今天去反思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