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中的梅圣俞诗集序小班古诗大全100首
在我所闻之世,人们常以为诗人年少而多贫困。然而,这并非事实。世间流传的诗歌,大多出自古代贫穷人的笔下。在士人中,有些人虽然拥有许多,但不能施展于世上,因此往往将自己的情感和忧思,放纵于山川之外,观察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以此探寻其奇特之处。这其中不乏忧愤郁积的情绪,他们的创作往往充满怨言,用以表达羁旅臣子、寡妇的哀叹,以及难以言说的社会情感。
越是贫困,就越是工艺精湛。因此,我认为并非只有诗人才能够理解贫穷,而是那些真正经历了贫困的人才更能写出好诗。
我有一个朋友叫梅圣俞,他从小就受过荫补官吏的教育,一直到进士,也总是在朝廷中被抑制,被州县中的权势人物所挤占,他这十几年的生活都是如此。他今年五十岁还在为生计奔波,不得不依靠别人的推荐才能见识到一些机会。他家乡宛陵,从小就开始学习诗词,自童年时期便已惊艳长辈们。长大后,他深入研究六经仁义,对文章也有着简洁古朴纯粹的追求,不求苟且于世俗。
人们只知道他的诗,却不知道他还有更多无名的小说和散文。如果没有贤明或愚昧的人类,那么必定会有人去寻找梅圣俞;梅圣俞自己也因为不得志,所以乐于发表自己的作品,因此他的所有作品中尤其多了一份对古典文学的尊重。
尽管这样,但他的一生都未曾得到承认,即使王文康公曾经看到他的作品赞叹道:“二百年来未有此作!”即便如此,他还是没有得到提拔。如果他的幸运能够让他参与朝廷的事务,将作为雅正颂歌,为大宋皇帝颂扬功德,并为清庙院殿撰写赞美辞,比起商鞅、周勃、鲁班这样的伟大的作者岂不更加壮观!奈何他老迈无望,只能写些微不足道的小品,是徒增悲伤感慨的话语。而人们只是欣赏其技艺,却不知道这些技艺是在不断地磨练和沉淀中的成果!
梅圣俞留下的遗作很多,但却没有整理出来。他的妻弟谢景初担心这些遗稿可能会失散,便从洛阳至吴兴之间收集了他一生的作品,并编成了十卷。我一直很喜欢梅圣俞的诗,而且非常希望能把它们完整地保存下来,所以非常高兴谢氏能够帮助整理这些珍贵文献,我自然要给予他们序言。此后十五年,梅圣俞因疾病去世,在京师举行了葬礼,我根据当时的情况铭记了那一天,然后回到家中,从存留下的遗稿里挑选出了最好的七十七篇,其中包括旧藏书籍里的佳作,将它们编成十五卷。
唉!我对梅圣俞的文学造诣已经详尽描述,现在再说什么也不过分吧!
欧阳修序
以下内容摘录自《宋史·欧阳修列传》:
欧阳修字永叔,以醉翁为号,其晚号六一居士,或称六一先生,其学问渊博,对历史事实细致周密,对政治思想持批判态度,有“史学巨匠”、“文学大家”等称誉。在治国理政方面,因主张改革开放,与富弼、范仲淹等同属“北宋四杰”,被后世推崇为“政治改革家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