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中的梅圣俞诗集序唐诗三百首300首全集
在我所闻之世,人们常以为诗人生于贫穷而终老于无闻,其实,这种看法并不准确。世间流传的诗歌,大多出自古代贫困者的笔下。凡是有才华的人,在他们所有的才能中无法施展,却往往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寄托于自然界之中,如山川、草木、鸟兽等,他们常常探寻这些事物中的奇特之处,内心充满了忧愁、思索和感慨。这种兴趣往往表现为怨言,以表达那些被囚禁的臣子与寡妇的情绪,而写作则是为了抒发那些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情感。
由此可见,愈加贫穷反而能使人更加精进。这说明并非诗歌能够让人富贵,而是一旦成为大器晚成的人,他们的作品才会显得更为工整。
我朋友梅圣俞,从小就受过荫补官吏的教养,一直努力考取进士,但每次都遭到官方阻挠,最终只能在州县里奔波十余年。他现在五十岁了,还不得不依靠别人的推荐来谋生,这样的郁积未能施展于事业中。他家在宛陵,他从小就习惯了学习诗词,自幼便能惊叹长辈们。在长大后,他又学习六经仁义之说,其文章简约纯粹,不追求时尚,也不求苟同他人。他虽然只是个知名度较高的诗人,但世上的人们却只知道他的诗,并没有更多地了解他。
然而,我们这个时代,没有什么真正贤明或愚昧的人,只要提及“梅圣俞”,人们都会去找他的诗;梅圣俞自己也乐于此道,因此他的生活虽不得志,却乐在其中,因而他的作品尤其丰富。而且,即便如此,他还是没有得到朝廷上的推崇,使得他的作品仅限于描写虫鱼草木之间的情景,与羁旅感伤相称。但人们只欣赏其技巧,不知道他即将老去而仍然不能实现志向!
正因为如此,我认为这真是太可惜了!梅圣俞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可惜他自己都没有收集起来。他的堂兄谢景初担心这些作品会散失,所以从洛阳至吴兴期间选出了十卷。我曾非常喜欢梅圣俞的诗,但一直没办法完全搜集到它们,所以很高兴谢氏能够对这些作品进行分类,我就帮忙编排并保存起来。十五年后,梅圣俞因病逝世于京师,我悲痛地为他铭记,然后从家里找到遗稿一千余篇,并把我之前保存的一百七十七篇最好的作品收入其中,为了一十五卷。
哎呀!我对梅圣俞的文学功底已经详细分析过,所以这里就不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