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酒醒之夜何时能见到他的真面目
在那无尽的酒醒之夜,李白仿佛沉浸在一片迷离的梦境中,他的身影如同幽灵般飘游于月光下的诗意长廊。人们总是好奇,在他醉卧后的宁静里,是不是能够窥见那遥远而又近在咫尺的心灵深处。
舒亶(1041-1103),字信道,号懒堂,慈溪(今属浙江)人。他治平二年(1065)进士,并被授予临海尉一职。在神宗时期,他担任神官院主簿,再次升迁为秦凤路提刑,并负责两浙常平事务。
然而,在他的仕途中,也有不少波折和挑战。与苏轼这样的文人相比,他显得格外坚定,对新旧党派之间激烈的变法之争持有坚定的立场。在乌台诗案中,他与李定共同劾奏苏轼,这一事件引起了朝野上的广泛议论。
随着时间的推移,舒亶继续在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他曾以忠直著称,不畏强权,从严处理郑侠、王安国案,以此来扼止保守派对熙宁新法的反对。但是在元丰初年,由于内忧外患,加上他自己也卷入了一些政治斗争,最终导致他走上了风口浪尖。
尽管如此,在绍圣年间,当时局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之后,舒亶并没有回到任何特定的党派,而是选择了独立行事。这份独立性,使得他的形象更加复杂,同时也让后人的记忆更添几分难忘。
宋史中关于舒亶的记载,可以在卷三百二十九列传第八十八找到,其中主要依据《邵氏见闻录》这部书籍进行编撰。不过,该书因其不可靠的情节和保守倾向,被学者们警告需要小心研读,以免受到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