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织出千金梦创业故事案例视频
从前,缝补行当被称为“补穷”。两三位女子,坐在路旁,一边手持针线筐,一边跟前摆放着各色零碎布料和针线,那多数是为贫困人群缝补破旧衣物,因此得名“缝穷”。俗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在琳琅满目的服装充斥市场的今天,“補穷”已成为改革开放后消失的10大职业之一。然而,“修裱”虽然不再风行,但这门古老技艺却悄然华丽转身,织补美容业蕴含的商机无限广阔,即便开设百家连锁店也不在话下,比如江苏南通的许惠东。
许惠东今年39岁,他曾是一名中专毕业生,在报社和乡政府工作了一年多,最终因厌倦机关生活而决定另寻出路。他先后跟随亲友做了两年的外贸床品经营,并获得了第一笔收入。然而,由于恶意价格竞争不断,他不得不退出这个行业。
一次偶然间,他从媒体上获悉一位南通老太太凭借织补技术致富达近百万,这让他想起往事。他记得有一次客户的一件西服因为烟头烫洞而损坏,但花费60元到北京洗染总店进行修复竟然完好无损。这件事激发了他的创业灵感。
许惠东发现服装美容除了织补之外,还包括服装翻新改色、改型等多种服务。“那位老太太仅靠一门技术就赚取百万元,我要是‘三项全能’岂不是至少能赚300万?这个项目里面肯定有很多机会。”于是,他开始学习表哥的手艺,同时研究该行业的发展趋势。
经过半年的努力与实践,许惠东研发出了一套独特的织修法,将泛黄变旧、高档但穿不上的旧衣物,以及勾丝破洞的品牌衣服,都能通过他的巧手瞬间变得崭新的同时合体。他在2003年11月开设了自己的服装美容店,不久之后成功扩展至扬州、南通等地,并逐渐形成连锁企业。
面对金融危机时期,对于许多人来说购买新衣服变得经济学,而对于那些需要修改现有衣物的人来说,则是一个理想时机。許惠東利用這個機會開展免費或低成本課程來教學傳統織補技術,並且為學生提供進階訓練,以培養他們成為專業師傅。此舉不僅幫助許惠東擴大影響,也讓傳統織補技藝獲得重視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