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民间故事中的偷听也能赚大钱正如天上星辰闪烁又亮又不露声色
3年前,美国人弗里德曼在无意中偷听了一次,这次偶然的机会促使他创立了名为“偷听纽约”的网站,用以记录纽约市民日常对话。如今,该网站每月吸引400万访客。
在这座人口众多的城市里,无奇不有。这些趣谈趣事被捕捉并通过“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方式记录下来,在网站上发布,引发了巨大的反响。例如,有个乘客在地铁里说:“孩子们容易丢失,不安全。”另一个女人正在打电话时说:“老实说,我宁愿跳钢管舞。”
“偷听纽约”的任务是捕捉诸如此类的话语。访问者可以投票选出最佳引用,并参与头条辩论。此外,该网站还推出了姐妹站点“海滩上的偷听”和“办公室里的偷听”。
这个网站迅速走红,其创办人摩根·弗里德曼甚至出版了一本书,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模仿其模式。肯尼亚内罗毕、爱尔兰都柏林、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以及美国费城等地相继成立了类似的网站。
尽管该网站内容充斥着空洞无意义和愚蠢至极的言论,但它仍每月获得400万的访问量。
现年30岁的弗里德曼雇佣一支团队来审阅提交到该平台上的内容并撰写头条文章,每天从数百篇作品中挑选12篇精华内容。他表示:“人们的大多数言辞粗俗,与我们所知的国际化大都市形象背道而驰,却又吸引了公众注意力。这简直是一封寄给纽约的情书。”
任何人都可以向该平台提交他们认为有价值的话语,只要贡献25篇以上,就能进入“间谍榜”,其中包括照片和人物简介,以表彰他们惊人的偷听技巧。在被引用的人群中,只有名人的名字会被列出,而普通人则仅标注为某位年轻女孩、“公交司机”、“严格素食者”或流浪汉。
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拉里·罗森认为,一些人喜欢探究隐私,因此这种类型的平台非常受欢迎。不过,这样的活动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并且已经成为社会争议的一个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偷听”的本质并不在于刻意窥视他人的隐私,更接近于一种收集与记录行为。这类语言最具鲜活性,也是真实反映社会现状的一种方式,是通过一个微观角度来展现宏观背景的一种手法。
这样的模式既赚钱又具有吸引力,因为它允许形成广告联盟,即通过点击次数进行收益,每个IP可得到一分钱,每天可能达到1000元人民币。此外,该平台完全依赖用户自行上传和自动更新资源,运作成本极低,使之变得异常盈利。而更多精彩故事请继续关注米看网:http://gs.kankanm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