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眼镜经销商的创业传奇1500字对偶故事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严秀求以一名眼镜经销商的身份屹立,她的故事不仅体现了她对学历的珍视,也展现了她的创业智慧。毕业于青岛大学眼科视光专业后,严秀求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成为一个外贸批发商。她凭借高学历和专业知识,与老外和供货商打交道,逐渐积累了稳定的客户群。
尽管面临金融危机的挑战,但严秀求并未放弃。她利用自己考出的验光证和配镜证,为客户提供零售配镜服务。在节假日,每当有客户上门配镜时,她都能感受到市场对于价格优势的渴望——专业配镜店两三百元的眼镜,在市场里只需100元就可买到。
2005年,当她刚来到义乌开设生意时,销路并不宽广。但她没有放弃,而是通过主动沟通甚至用蹦字儿(即普通话中对外语不流利的人说的“英语”)与加拿大客户交流,最终成功签下大单。这位加拿大客户每月都会要求返单,并且订单量不断增长,使得他们成为重要合作伙伴之一。
然而,一段时间后,太阳镜热卖而严秀求转而专注于光学眼镜。此举源于参展广交会后的深刻体会,那里展示出光学眼镜的大规模需求。于是,她开始寻找老花镜生产商,与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即便产品成本较低,但由于度数多样化,每个度数都可衍生新品,因此销售量远超太阳鏡。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业务走淡,严秀求决定将精力投入至零售配镜领域。拥有中级验光证、配镜证等专业技能,让这变成了一个创收途径:“我虽然做的是副业,但是生意不好的时候,这也是一个帮助。”最近,她还从韩国引进隐形眼鏡,以此拓宽收入来源。“比起批发,我在零售方面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总结来说,严秀求的事迹证明了教育背景对于个人职业道路选择至关重要,同时也展现了一位企业家的灵活应变能力,以及如何在逆境中找到新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