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300首全集古诗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在社会的怀抱中回响
在这个中秋之夜,暮云收尽,清寒悄然。银河静默转动玉盘的美景,让人不禁感慨此生此夜虽短暂,却又难以长久。此刻明月洒满银辉,我却心存忧虑:明年何时能再见到这轮皎洁如洗的月亮?苏轼的诗句在我耳畔回响,与他那深邃的情感共鸣。
苏轼,这位宋代的大文学家、书画大家,他的一生简直是艺术与生活交织而成的传奇。他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世人公认的文学巨匠之一。在眉州眉山出生的他,其家族文化底蕴颇深。祖父苏序是一位诗人,而父亲苏洵则擅长策论,并且母亲程氏亲自教授了他读书之道。嘉祐二年,他参加礼部考试并中了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他与弟弟同科及第,但因母丧回蜀。
他的仕途并不平坦,但即便如此,他依旧留下了一篇篇传唱千古的作品。在他的笔下,无论是《水调歌头》还是《念奴娇》,都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却又关怀民生的气息。而《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生命和自然界深厚的情感和哲学思考。
每当我抬头仰望那片星辰繁星璀璨的时候,都仿佛能听到苏轼的声音,在遥远的地方诉说着生命中的无常与美好,以及对未知未来的向往。我想,如果能够有朝一日走上那条阳春路,也许会有一天,我也能像苏轼一样,用自己的文字去描绘那些无法言说的瞬间,那些流逝而不可复得的人生片段。但愿明年的我,不仅能够看到这轮皎洁如洗的月亮,更能够用心去捕捉那些散落在岁月里的珍贵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