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早教古诗100首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在社会的背景下绽放
在这个中秋之夜,暮云收尽,清寒悄然。银河静默转动玉盘的美景,让人不禁感叹,此生此夜虽短暂,却也是难得的好时光。而明月将继续挂在天际,明年又将何处再次见到这轮皎洁的月亮呢?这种深切的情感,是苏轼《阳关曲》中的表达,它让我们在繁忙的社会生活中,也能有机会停下脚步,品味那份纯净与宁静。
苏轼(1037-1101),宋代的大文学家、书画家,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闻名于世。他出身眉州眉山(今四川),祖父苏序是诗人,而父母都对他进行了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嘉祐二年,他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弟弟苏辙同科及第。在其仕途上,他曾经历多个职位,从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等职务,但他的文学成就远超过了这些行政岗位。他以其才华横溢和独到的见解,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阳关曲》的这一段落,不仅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地球风光,而且还透露出一种对于生命有限和时间流逝的心灵渴望。这首诗让我们反思,我们是否也应该像诗人一样,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要珍惜,每一次遇见,都要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