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大学生逆袭馄饨创业名人故事启示800字社会实践
烈日当空照,气温超过了30℃,江苏大学的大四学生还是坚持穿着出去送外卖,“穿着显得比较规范。每次送外卖,我都要自我推荐说我是大学生创业,现在卖馄饨,这是我唯一的噱头。”
今年5月20日,等五个学生集资了20万元,在镇江市江大后街盘下了一个40平方米的店面,加盟了一家馄饨连锁店。在二十天不到的时间里,他的小店净赚了1万余元。
眼睛弱视,走上创业之路
23岁的来自四川南充的一个小乡村,就读江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他成绩优秀,拿过奖学金,已经和浙江台州一家制药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然而,他心中一直有个不敢吐露的痛,那就是高中时视网膜脱落造成的左眼弱视。
眼睛弱视,对他的大学生活造成了不少困扰。他是班里最早立志考研的人,却在考研体检前夕悄悄放弃了考研;同学约他去考驾照,他推脱说自己没有空;甚至看到心动女生,也不敢上前去搭句话。
今年3月,他去工厂上班,实验室里化学试剂的刺激性气味让他眼睛极度不适,“像正常人一样读书、工作,我肯定比不上别人,走创业这条路就是出来的。”
虽然大学里毫无创业经验,但是对自己不能走寻常路早有预想,将自己的思考方式告诉同学们:“去饭店吃饭,你们关注的是哪个菜好吃,我则更关注店里的装潢、碗筷、桌子的颜色等。”
为了说服同学凑齐启动资金,把平时储存在脑袋里的关于创业细节都一一拼凑,让同学看到了他的信心和细心。还给他们算了一笔账:“20万元投资看起来很大,可是就算失败,还有十几万元转让费可以保本,看似高风险实则低风险”。
就这样化工学院五位学生集资20万元,一起做起馄饨生意。一天工作十五小时,不到二十天净赚1万多元。
开店之初,与同伴胡志良忙得焦头烂额。“每天早晨8点到店里理货,上午忙于接待顾客下单;中午忙于准备食材晚餐;傍晚忙于收银处理订单;夜深人静才开始整理厨房和清洁卫生间。”
熟悉学生生活习惯的一手操作,使得第一桶金迅速积累。他骄傲地告诉大家,他们接手后的不到二十天内已经净赚1万余元,这对于试水创业者来说是个好消息。“不同于那些只会做八小时打卡的人,我们用自己的努力换取更多机会。”现在正享受着这种自主经营带来的艰辛与甜蜜。
面对质疑,有些朋友嘲笑他为何选择这样的行业,但他认为行业并不会因为高贵或卑贱而分界线。“当你能放下面子挣钱的时候,你说明你已经成熟。当你用钱换回你的面子的时候,你说明你成功。”